弘扬沂蒙精神《沂蒙三章》家乡巡演掀热潮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4-29 阅读次数: 3931

结束了在北京连续三天的首演后,26日、27日晚,由中央芭蕾舞团创排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在临沂大剧院精彩上演,同时也拉开了《沂蒙三章》在全球巡演的序幕。

 

《沂蒙三章》演出现场。

“听说《沂蒙三章》在北京首演之后,我就很期待。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临沂演出,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沂蒙精神的伟大。”“中央芭蕾舞团和沂蒙再度结合,将抗战支前的感人故事,通过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完美地诠释了沂蒙精神,也更好地宣传了沂蒙精神。”……连续两晚,《沂蒙三章》精彩的演出,震撼了临沂人民的心。《沂蒙三章》用足尖芭蕾诠释“沂蒙家家有红嫂、户户有支前模范”的英雄群像,收获了现场观众的认可与共鸣、掌声与喝彩,一致认为,演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完美呈现了沂蒙红嫂的生动形象,深刻诠释了伟大沂蒙精神,很受启发,深受教育。

“沂蒙精神可歌可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发生在沂蒙山的红嫂故事搬上舞台,用当代人的思维重新描述战争年代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烽火故事。《沂蒙三章》是刚刚排演出来的新作品,需要修改和打磨,能够让《沂蒙三章》在首演后回家乡,是众望所归。”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导演、编剧、编舞徐刚表示,希望演出结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听到“亲人们”的宝贵意见,使《沂蒙三章》成为新时代的精品。

据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特邀当年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主创之一、作曲家刘廷禹重新创作了芭蕾舞剧《沂蒙三章》。《沂蒙三章》讲述了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故事,通过《火线桥》、《永远的新娘》、《沂蒙情》,刻画出了不畏牺牲、用自己肩膀搭起火线桥的沂蒙妇女;勤劳坚贞、为从未见过面的烈士丈夫守护家园的“永远的新娘”;军民水乳交融生死情,“红嫂”乳汁救伤员的经典形象。

 

《沂蒙三章》演出现场。

《沂蒙三章》导演徐刚:五次沂南采风为红嫂故事落泪 希望年轻人能观看《沂蒙三章》

“第一次参观红嫂纪念馆的时候,我被红嫂的大爱感动得热泪盈眶。”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导演徐刚回忆创作经历,至今历历难忘。“自己的孩子可以死,因为我们还可以再生;但烈士的孩子不能死,不能让烈士断了根……”这段讲解员的话语,他在故事的开篇,将战士托儿所融入到剧情中。

徐刚说,《沂蒙三章》创作期间,他前前后后到沂南采风五次,每一次听沂蒙精神和红嫂的故事都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更是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比如在孟良崮纪念馆,当演员们看到‘火线桥’的时候,纷纷上前摆出了与雕塑相同的姿势,于是就有了《沂蒙三章》第一章中,演员们顶着门板、站在火线桥上定格半分钟的造型。”徐刚说。

“和芭蕾舞剧《沂蒙颂》、《沂蒙情》相比,《沂蒙三章》融入的故事和民俗更多。”徐刚介绍,《沂蒙三章》通过时空穿插、技术技巧,让舞剧更加生动。在细节上,融入了与公鸡拜堂、识字班、战士托儿所、独轮车、磨玉米面的石磨、熬鸡汤用的炉子等,希望让观众了解当地的民俗。《沂蒙三章》虽然只有三个部分,但是希望观众能够牢牢记住沂蒙红嫂、沂蒙精神,一传十、十传百,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发生在沂蒙真实的故事。

在剧情的设置编排上,演出从一开始,先用短视频介绍沂蒙老区的现貌,从世界看山东、山东看临沂,增强代入感。为表现沂蒙红嫂的特别之处,徐刚和创作团队将这篇章定名《永远的新娘》,并通过芭蕾舞蹈的双人舞体现出红嫂和丈夫,希望时钟倒转,时间走得慢一点,同时在抒发革命情怀的过程中加入浪漫主义情怀,使得演出更加精彩。第三篇章是整个故事的总和,在乳汁救治伤员这个环节,插入大提琴独奏,增加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好像看到了国旗、想到了大爱,最终打破封建思想,救治伤员。

另外,徐刚介绍,本剧在演出时,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融合在一起,为的就是引起年轻人的兴趣,让更多当代年轻人走进剧院观看《沂蒙三章》。“通过观看、了解、学习沂蒙精神,让年轻人把沂蒙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为祖国的建设奉献青春力量,这也是我的初衷。”徐刚表示,如今《沂蒙三章》已经开始上演,他会继续认真听取各方反馈,力争将《沂蒙三章》打造成像《红色娘子军》一样的经典力作。

沂蒙晚报记者 庄成

( 编辑: 全逸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