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农业节水增效,郯城农民用上田间“自来水”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5-13 阅读次数: 4356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全市的农水价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临沂市水利局农水工作组负责人宋波的讲话语重心长。据他介绍,自2016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因水制宜,从自身情况出发开展大量创新实践,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通节水“最后一公里”。

清泉流进农田 百姓用上田间自来水

俗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水量不够或灌溉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郯城县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素有”鲁南粮仓“之称,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灌溉改革工程,尤其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该县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利好,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水价的新思路新举措,全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19.29万亩农田的综合水价改革任务,计划2019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积16.2万亩。

◆建的好

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该县自2016年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来,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努力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扎实有效、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计划用十年时间完成改革总体目标,即至2025年,全面完成13个乡镇、8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水价综合改革,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动全县形成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成本,农业用水实现总量可控,用水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农业节水措施广泛应用,建立起可持续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的新局面。

拦河闸的建设启用有力保障该县农业灌溉

据郯城县水利局副局长宋文浩介绍,郯城县把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制定农业供水价格,不断完善农业水价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和工程良性运行。具体工作中,主要以推行终端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分类定价为重点,以完善计量设施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等手段,不断完善农业水价制度,充分发挥水价在农业水价改革中的杠杆作用,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水利工程水源类型、灌溉类型的不同,该县水利、物价部门结合农业灌溉实际情况,将辖内灌区分为灌区自流灌溉和机井管道灌溉两种形式,制定自流灌溉和机井灌溉两种农业灌溉终端基本水价,对超出用水定额部分实施累进加价制度。

目前,该县通过自流方式供水的,基准价格为0.08元/立方米;通过井灌方式供水的,基准价格0.13元/立方米。供、用水双方可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按照上、下浮动不超过20%的幅度确定最终价格。根据《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鲁政办发[2006]90号)第十六条,对超出用水定额部分实施累进加价制度。实际用水量超过定额30%(含30%)以内的部分按照核定相应水价的1.5倍收取;实际用水量超出定额30%至50%(含50%)的部分,对超出部分按相应农业水价的2倍收取;在50%以上的,超出部分按相应水价的3倍收取水费。

同时,该县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庙山镇节水灌溉区,试点建立灌区到协会最终到农户的水量、水权指标,进行水权水量分配制度的完善,最终结合出台《郯城县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试行)》,对节约用水的用水组织和农户进行节水奖励和补贴,倒逼农业节水动力增强,力争实现谁节水,谁受益。

◆管的好

创新管理方式

发挥“协会+农户”长期作用

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使水利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农业用水管理方式上,该县创新用水管理组织形式,运作模式和工程管护机制,探索“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制定出台了《郯城县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办法(试行)》、《郯城县关于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在项目区形成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示范工程和管护职责落实到位的管护组织,充实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如今一卡在手,让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实惠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该县把产权和使用权全部交给乡镇农民用水协会,颁发产权证和使用权证并签订工程管护协议书,在项目区落实“两证一书一台帐”,明确工程产权主体8个,明确工程使用主体8个,建立农民用水协会8处。农民用水协会主要负责辖区内灌溉工程的维护运行管理,负责用水户工作,为用水者提供灌溉有关的用水服务。工程产权和使用权移交给农民用水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工程建设、使用维修、工程运行管理成本费用计收等方面的作用,保证工程长效运行,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自主经营,协会自身也实现了持续运营和发展,受到项目区群众一致认可,为全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用水管理和工程管护起到了带动和示范效应。

据庙山镇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姜华介绍,该协会紧紧抓住县水利局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大好机遇,在项目区内积极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全部采用射频卡控制管道化灌溉,实现用水精确计量,在协会管理的项目内全面实现了“科学计量、按方收费、一价到户”的农业用水新机制。目前该协会承担辖区内11个村庄的1.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用水管水和工程管护任务,采取协会与农户协商定价的方式,采用刷卡取水用电计量的方式,水费采用”以电折水“的方式进行收取,确定1.1元/度电,真正使农民群众实现“浇明白水、拿舒心钱”。

自流灌溉检测设备随时监控水流量

姜华表示,以前,水利设施建在地头,由于管理分散,缺乏维修养护资金,导致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现在,农户不但是项目受益者,也是项目监管员,农户在灌溉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第一时间联系协会,协会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解决问题,彻底扭转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从渠首到地头的无缝式管理,得到百姓的认可,促进了工程良性运行。

◆用的好

配套安装用水计量设施

让农田喝上“自来水”

微风吹拂,麦苗返青。走进庙山镇,一番良田美景跃入眼帘,郁郁葱葱的麦田里相隔不远就能看见一个个漂亮的机井灌溉射频卡控制系统,一排排出水口整齐的排列在地头。庙山镇茶安村村民陈茂选到了地头,拿着磁卡一刷,水就从出水口喷涌出来 ,家里的三亩地,两个小时就浇完了,看着自家绿油油的麦苗,老陈笑的合不拢嘴。“以前浇一次地,安水泵、扯水管、几个壮劳力一晌午也就浇三亩地,现在浇地再也不用愁了,只要一个人一根管一张卡就够了。”他告诉记者,把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地头,既能降低成本,也能解放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现在俺们浇地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过来,白天该干啥干啥,感谢好政策,可是为我们做了这件大好事,大实事!”

协会工作人员正在记录台账

据了解,改革初期,该县就有针对性的补足补强农田灌溉、测水测量设施,在项目区配套建设了大批农业用水计量设备,按方计量,让项目区群众真正实现了刷卡出水,水费全部采取“以电折水”的方式进行收取。该县先后在杨集镇、花园乡、庙山镇工程设施和计量设施完备的片区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宋文浩介绍,该县着重加快末级渠系改造和计量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完善输配水体系。2017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8万亩。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马头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恢复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21万亩。新建项目区工程全部配套安装了用水计量设施684台套。衬砌渠道6.1公里,新建、改建桥涵闸建筑物22座,配套量测水设施20处,42台套。2018年投资40万元,对1.1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106台套灌溉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安装了水电双控器,超声波流量计,在用水协会安装用水信息控制系统。在四个中型灌区渠首安装了4台多普勒河道流量计。在县局安装了水价综合监控信息控制平台,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灌区用水全部实现远程控制和计量、用水信息数据的上传,为用水计量收费提供信息支持。

该县农业用水情况在指挥平台内一目了然

该县还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应用IC卡射频控制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射频控制与水源井一体化无井房式灌溉。宋文浩介绍说,该县水利部门在项目区全部安装了地下管道和射频卡控制系统,现在项目区平均每80亩田就有一个射频卡控制系统,每隔50米就在地头安装有一个出水口,群众使用更加方便。“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清泉流进农田,也流进了百姓心田。

◆成效好

节水25% 省钱50%

实现“386199”工程

历经两年多的实践,该县以夯实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首要任务,创新用水管理体制为关键,示范点建设为引领,从工程建设、水价机制、产权改革等方面开展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使项目区的群众达到了省水、省力、省钱的效果,真正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政府赢民心。

以往的土渠如今已变成了干渠

“节水灌溉具有省时、省钱、省力、省工、省水等特点,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民用水效率大大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降低了灌溉成本,减轻了用水户负担,是群众可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宋文浩大概算了一笔账,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浇灌一亩地的成本由原来的每亩次17元左右降低到现在的8元左右,省钱约50%,浇灌一季水稻的用水量也由原来的650方水下降至现在的490方,节水约25%。

该县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省时、省工效益显著,达到“一人、一锨、一卡”便可进行浇地,节省和解放了劳动力,实现了“386199”工程(38即代指留守妇女,61代指留守儿童,99代指留守老人)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的发展,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广大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备受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家里没有劳动力。改革实施后,家里的妇女儿童老人到地头刷下卡,地就浇了,啥事也不耽误,壮劳力也不用栓在家里了。”宋文浩解释道。通过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显示用户用水量、用电量、花费金额以及剩余电量、水量,不仅使农民用水操作更简单、送水更及时,也让农民明明白白浇水,用的舒心、放心。依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灌区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管理职能,通过水费收取维护资金,增加了协会管理维护的积极性,减轻政府负担,实现工程有人管、管到位,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在田间地头,百姓刷卡便可取水用水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为该县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通过实施水价改革,可有效减少地下水用量,地下水源得到充分涵养,水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真正取得了农业、生态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重任依然在肩。下一步,该县周密安排,压紧压实改革责任,本着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人水和谐的理念贯穿和落实到水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完善计量设施,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持续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农业水价的管理和监督,有效补齐节水短板,促进该县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力争实现农业水价改革的再突破。

数字郯城

耕地总面积107.5万亩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100万,耕地10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常年在150万亩左右。该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建有20万亩以上重点中型灌区3个,万亩以上中型灌区9个,大型拦河闸坝6座、中型拦河闸10座,小型水库11座,塘坝67座,建成机电井6605眼,农村供水工程155处,初步形成以灌区枢纽工程为主、各类拦河闸坝为辅、小水库塘坝和机井为补充的灌溉保障体系。

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

郯城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以来,该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2010至2017年先后实施了三批八个年度的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成了高标准农田2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2万亩。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39亿元,共涉及8个乡镇。该县充分利用良好的基础条件,不断补足补强农田灌溉、用水计量设备设施,高效节水灌溉区新打配套机电井1217眼,安装水泵1217台套,安装射频卡控制器1217台套。2016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积1.0万亩,2017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积8.09万亩,2018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积10.2万亩,计划2019年完成改革灌溉面积16.2万亩。

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8

马头灌区是郯城县的主要粮食产地,水稻种植面积占该县的一半以上,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9.5万亩,覆盖6个乡镇。2016年6月,山东省水利厅、财政厅以鲁水农字【2016】21号文批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计划”。建设内容主要为一干渠(12+170~18+220)长6.05km渠段的渠道开挖疏浚、衬砌;改建建筑物17座,维修5座,配备量测桥、流速仪等量水设施设备。工程总投资1520万元,自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17年4月完工。本次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为1.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21万亩,年增节水能力96万立方米,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44提高到0.68,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临报融媒记者 王婷婷 通讯员 李超 宋敬志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