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临沂两位自强助残模范受到习近平亲切接见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5-20 阅读次数: 3851

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来自临沂的全国自强模范张丙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张元永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大会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为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大会表彰了167名“全国自强模范”、100个“全国助残先进集体”、100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100个“残疾人之家”和33名“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来自临沂的全国自强模范张丙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张元永受到表彰。

临沂有残疾人65万,他们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下,自强不息。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在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全国自强模范张丙顺:身残志坚、诚信待人,在追梦路上造福社会

17日,回忆起16日表彰大会的画面,张丙顺还是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当时他站在第二排,位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左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身后的位置。“与习总书记握手的那一刻,内心激动,备受鼓舞。”说起当时的感受,张丙顺的眼里仍满含泪水……

作为一名党员,张丙顺带头以优秀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向职工发出“向我看齐,有困难找我,有责任我负”的最强音。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后,张丙顺说,会从其他全国自强模范的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从理发学徒到陶瓷厂老板,以诚信经营赢得市场

17日上午,在临沂市顺弘陶瓷科技公司,记者见到了刚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的张丙顺。谈起幼时的家庭情况,张丙顺说,他出生在罗庄区一个普通的贫困家庭,母亲患有聋哑残疾,父亲身体不好。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的张丙顺,从1岁开始,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18岁那年,张丙顺走上社会,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我就不信站不起来,凭自己的双手,人还立不起来?”随着身体条件的改善,辍学之后的张丙顺先是跟着别人当学徒干理发,后来在镇上开了一家理发店。

开了12年的理发店,张丙顺的双手开始对染发药水过敏。1995年,张丙顺开始转行,在当地一家陶瓷厂跑业务推销瓷砖。即使拖着残疾的身躯,张丙顺仍把整个中国几乎跑了一圈。

跑业务的那5年,虽然辛苦,但是也锻炼了张丙顺。在工作的同时,他用心学习积累着陶瓷的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看到国内企业飞速发展,张丙顺决定自主创业。2000年,张丙顺拿出全部积蓄,又找亲戚借钱凑足30万,成立了连顺陶瓷有限公司,把一个100多人的小厂管理得顺风顺水,初具规模,企业一步步走上正轨。

每年上交税收近千万元,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

2010年,张丙顺收购了当地一家面临倒闭的建陶厂。由于之前的老板拖欠近300名员工的工资,欠款达到120万元左右。收购厂子后,张丙顺向银行贷款,将所有员工的欠款补齐。当年,企业就实现了盈利创税1800万元,并安置职工500多人。

2011年,张丙顺收购圣地奥企业,解决了原企业拖欠的110万职工工资问题,处理了供应商欠款问题,让500多名职工重返岗位,实现利税3000余万元。目前,公司现有固定资产4亿余元,在岗职工1500余人,每年上交税收近千万元。

张丙顺还热衷公益,一直坚称“人行好事,莫问前程。”张丙顺深知残疾人的不易,主动为他们想出路,安置70余名残疾人到合适的岗位就业。现在,厂里的职工中仅残疾人就有30多人。他还积极为社会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贡献爱心,截至目前,已累计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

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张元永:视安置残疾职工为己任 打造残疾人幸福家园

张元永的助残情怀是在他的个人成长和创业实践中逐步加深形成的。1999年,32岁的张元永从费县塑料厂下岗,经过一番苦闷彷徨后,他租了一处200平方米的简陋厂房,从事塑料编织袋半成品的来料加工。一天,一位残疾人上门找活干,他同情地收下了。张元永看到这名残疾职工的满足感,他也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消息传开了,村内村外的人也来找工作,张元永来者不拒。20年来,他的企业越做越大,残疾职工越来越多。

1999年,张元永创建山东原鑫鲁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现有职工320人,其中,残疾职工125人。公司成立20年来,通过安置就业累计扶持3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增收致富,残疾人月收入普遍超过3500元;辐射带动周边300多个家庭、1000余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随着残疾职工队伍的扩大,张元永的助残情怀也越来越深厚。如何让残疾人在他的企业里工作好、生活好、有尊严,成为萦绕在他的大脑里的更大问题。为此,他不断地研究制定和完善残疾职工权益保障制度,把残疾职工福利待遇覆盖到工资补助、就餐、培训、住房、医疗、社保等各个方面。目前,他投资600余万元建起了残疾人职工公寓,残疾人职工除每月的计件工资收入外,每月特岗补助300元,全勤奖150元,午餐补助150元,“五险一金”全部由企业承担。他的企业不仅成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乐土”,更成了他们离不开的“幸福家园”。

他装修了2000平方米的场地,建立了残疾职工培训中心,聘请来了退役军人做教练,从改变卫生习惯开始,提升残疾人的职业素养。洗澡、叠被子、打扫卫生、统一着装、排队打饭等,一点点、一步步,张元永都陪伴着他们,像拉扯孩子一样呵护着他们成长。聘请来特教老师,教授残疾职工手语,请来职业技师培训残疾人技能。他的原则是,让残疾人职工熟练掌握两门技能,即便他们在本公司转岗或到其他企业再就业,都不会失去饭碗。

张元永用爱心和耐心诠释了“不放弃、不抛弃”的诺言及“利责并重,德善同兴”的企业文化。即便对落后的残疾员工,张元永也从来没有训斥过一句,没说过一个“笨”字。熟悉他的人都说,张元永是个“两面人”,对普通职工很严厉,对残疾职工很和蔼。

在鲁丰公司有一种奇观,所有残疾人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从车间到宿舍到洗澡间到食堂到文娱场所到办公楼,一路畅通全无障碍。与此同时,无障碍建设扩展到生活区、办公区。新厂建成后,无障碍设施投入达500余万元。面对质疑,张元永说就是要为残疾职工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自由小天地”。

张元永不仅关心残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还十分关心残疾青年的婚姻家庭。他设立了“红娘奖”,凡是为残疾职工牵线搭桥组成家庭的奖励1万元,残疾人婚礼由公司承办,他不管多么忙,总是参加并主持残疾职工的婚礼。

张元永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号召,通过投资180万元在重点贫困村建设扶贫加工车间、提供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帮扶19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先后获得“山东省助残先进个人(记一等功)”“山东好人”“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7年,企业被省残联评为“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

鲁南商报记者 崔洪英

( 编辑: 全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