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发展大会嘉宾手记:崮乡魂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5-22 阅读次数: 5226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这话的,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曾皙——孔子的早期弟子,宗圣曾参的父亲曾皙。“浴乎沂”的“沂”,就是沂河,古称沂水。临沂也因与沂水比邻而居而得名。

大约2500年前曾皙的这句恬淡话语,勾画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面,唤起了儒家“吾与点也”的共鸣。30多年前读到此文时,思绪就飞到了沂水边——在长江边长大,却有了到柳影婆娑、岸芷汀兰的沂河游泳的冲动。沂水者,宜水也,沂水宜家,沂河宜居,那便是世外桃源。

今年5月上旬,中国报业发展大会暨中国报业协会五届五次理事会在临沂召开。参会之余,踏上这久已向往的土地,才知道多年的夙愿铺陈在八百里沂蒙大地时,是何其的简陋。

谈到临沂,脑中除现出“侍坐”的图景、在临沂或籍贯是临沂的朋友外,许多时候联想到的是孟良崮战役,是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是“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而未曾料想的是,以临沂为腹地的沂蒙,不仅有着独一份的岱崮地貌,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片高地、家国情怀独特的“崮”乡——不唯在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沂蒙六姐妹”等英雄群体,就是1945年前的14年间,沂蒙亦是著名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沂蒙红嫂”明德英、祖秀莲、许来英等,都是在抗日的烽烟中谱写出家国血乳交融、军民鱼水情深的伟大女性。当年,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等,曾长期驻在这里。是沂蒙这片土地,与其他根据地一起,燃旺了全民抗日的烽火。

走进临沂,深入了解临沂,才透析到红色沂蒙的本色和底色。临沂市莒南县渊子崖村的村民之所能在年仅19岁的村长带领下,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铁叉和铡刀,与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沂蒙的父老乡亲之所以能紧跟人民军队推着小车过淮河、扛着木板跨长江,是他们对国家、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感性认识、理性认知的结果。在血雨腥风、稍有差池生命便会阴阳两隔的年代,这种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知”再到“自觉的行为”,强烈透射出沂蒙革命老区老百姓善于认识真理、敢于追求真理,把真理作为人生信念和价值的情怀。

《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

在临沂人、沂蒙人的遗传基因里,传统优秀文化代代因袭。古沂蒙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曾经诞生了无数圣贤才俊,如在孔子72贤徒中,临沂籍占13人;著名24孝里,临沂占有7孝;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由礼仪而理性,由文脉而血脉,由人文而家国,这份基因使得黄皮肤黑头发的临沂人、沂蒙人成为具有自身特质的“这一个”,使得沂蒙人在面对外敌入侵、内贼祸国之时,更能追寻真理、揭竿而起。而今行走在临沂大地,从书圣路、算圣路、兵圣路、智圣路到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从王羲之纪念馆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仍能时刻让人感知这种特质的气息,并在不自觉中以一道道文化记忆和符号提升人的智识、觉悟。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粼粼沂水之清流,绵绵不息流淌在沂蒙人的精神之河里;巍巍蒙山之伟岸,生生不息挺立在沂蒙人的灵魂深处。今天的临沂,人文和红色的基因催生出蓬勃奋进的生机,培育出改革创新的活力。

临沂西、北、东三面环山、坐北朝南、藏风聚气,又因东近黄海,大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势。如此聚宝之地,历史上却陷入“外货不入、土货不出”的窘境。有民谣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肥猪抬着卖,下山汗成河……”但时过境迁,改革开放后的临沂,“买天下、卖天下”,闭塞之地成为物流之都,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运配载车辆8000多个车次,有“南义乌、北临沂”之美誉;同时,曾经落后的小城已经华丽转身为滨水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北魏晚期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汤泉入沂”,如今临沂汤头开发利用的温泉已是全国惟一地下水可饮用温泉、全国天然甲级温泉;更主要的,临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鲁南制药、临工集团、金锣集团……还有入驻临沂的华大基因、华为大数据中心、新松机器人等,无不在助力临沂走向“01”!

临沂日报的记者高佑玲说:“临沂人热情……”热情的底色是识大体、顾大局、顺大势,热情的境界是真诚、无私,热情的品质是舍得、奉献,热情是对仁爱、和谐、阳光的笃信与追求,是不畏难、不怕苦、不服输、不折腰最好的诠释,也是源远流长而又吐故纳新的沂蒙精神内实外美的生动体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72贤人72崮,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歌。贤达辈出的临沂,不折不挠的临沂,流红滴翠的临沂,明天会更好!

中国铁道建筑报 汪元章

( 编辑: 万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