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高家柳沟村:红色老典型 今朝谱新篇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5-25 阅读次数: 6677

站在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高家柳沟村四山上极目远眺,桃树、板栗树、山楂树等杂果林郁郁葱葱,村庄东侧的龙王河澄澈见底,镶嵌在大地上的水库、塘坝泛出粼粼波光,山间一条条蜿蜒的水泥生产路盘旋到山顶。初夏的高家柳沟村万物勃发、花海如潮,处处彰显着盎然生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探访曾被毛主席亲笔批示的高家柳沟村,触摸这片热土的红色历史,感受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

高家柳沟村远眺。(王传喜 摄)

识字班的发源地

6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柳沟村低矮、简陋的土坯厨房里传出朗朗读书声。

在上世纪50年代探索农业合作社的年代,全村找不到一个识字的记账员,记工时只能画杠杠、画圈圈,到月底成了一笔糊涂账。在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关键时期,该村青年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26名团员青年创办了记工识字班,利用晚上在社员厨房里组织青年农民学文化。经过两个半月的学习,115名青壮年学员中,有19名能胜任记账员,92人能记清自己的工账,解决了记工困难、账目不清的问题。

1955年,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刻,毛主席对《莒南县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作了长达800多字的重要批示,肯定“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称赞“高家柳沟村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令人十分高兴”。

从此,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成为这个山村的鲜明底色。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高家柳沟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我们还筹资150万元建设了希望小学。恢复高考后,高家柳沟村先后走出了520多名大学生。”1999年,沈德喜开始担任高家柳沟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了如指掌。

60多年来,高家柳沟村找到了“学习”这把摆脱贫困的金钥匙,村民也因此被赋予了创新、进取的精神特质。上世纪50年代创办记工识字班,80年代学科技扫科盲,90年代学市场知识、搞活经济……走进位于村文化大院的高家柳沟村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等带我们重温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家柳沟村的巨大变化,触摸到了沂蒙乡村不断奋进的历史进程。

一个山村的绿色坚守

在毛主席亲笔批示的鼓舞下,高家柳沟村珍惜荣誉,倍加勤奋,始终走在农村建设发展的前列。上世纪80年代,高家柳沟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庄。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村“两委”班子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我们筹资200多万元实施了旧村改造工程,完成4公里主街加宽通街任务,又投资68万元对全村近4公里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完成了田间机耕路硬化,平整的水泥路改写了百姓走泥巴路的历史。”沈德喜说,该村连续13年获得全镇综合性发展评比第一名。

“村里投入68万元,完成龙泉水库自流引水工程,更换过滤水池、水囤,整修输水管道,村民用上了免费便捷卫生的放心水;投资近400万元,修建了龙王河拦水大坝、四山流域拦水观光坝、多处塘坝、桥涵,并开展了截流引水工程,全村农田灌溉率达到90%以上;进行电网改造,满足了全村各行业的发展需求。”涝坡镇党委副书记刘祥军补充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家柳沟村始终坚持推进绿色发展。拒绝挖山采矿发“快财”,坚持打造层峦叠翠、景色宜人的美丽村庄。多年来,该村以旅游业为依托,结合地处丘陵、空气好、无污染的资源优势,流转开发近500亩高品质桃园,发展3500余亩杂果基地,完成0.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在村庄变美了,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光,俺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村民严汝恒高兴地说。

“高家柳沟村把毛主席批示作为精神坐标,始终继承和发扬‘识字班’精神,村庄面貌日新月异。”涝坡镇党委宣传委员王传喜说。

红色热土的产业振兴

不断学习的高家柳沟村人的商品意识强烈。“10年前,村里就有20多家花生加工厂,给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王传喜告诉记者。

作为花生老产区,上世纪90年代,观念超前的高家柳沟率先采用地膜覆盖,改良品种、改善种植模式、延长生产链。“我们还成立了高家柳沟德喜利土地农业合作社,流转各类土地,规模化种植紫薯、水果地瓜等高附加值作物。去年流转四山前400多亩土地,栽植板栗、白皮榆,充分发挥了新鲜事物的带动效应。2018年,村集体收入超过60万元。”沈德喜说。

在乡村振兴路上,该村“两委”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去年,我成立了莒南县新柳保洁有限公司,承担全镇环卫一体化工作;支部宣传委员严家存成立农资销售中心,组织委员严汝成成立农业合作社,支部委员王金芳从事保险、餐饮服务,生意都经营得红红火火。”沈德喜介绍。

“2018年,高家柳沟加大招商力度,先后成功引进好亿府食品、华美服装、炫丽制衣等6家企业,流转土地超千亩,还成功承接了2018年上半年全县新旧动能转换读书观摩现场会。”刘祥军说,村庄现有各类大小企业近20家,餐饮服务业户达到13家,“300多名村民在企业里打工,外来到该村打工的人员有近百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发扬‘识字班’精神,以党建带团建、用团建促党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沈德喜说。

临报融媒记者 张丽

( 编辑: 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