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散文丨灯(刘琪瑞)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6-12 阅读次数: 5584

过去没有电,灯都是燃油的,老话说“点灯熬油”。最早用的是食用油,一般是大豆油,所以称“油灯”。用那种黑土碗盛上浅浅的一点,用棉花捻成棉线做灯芯。那时,母亲嫌纯豆油点灯太金贵,掺上了一些自己炸的蓖麻油,燃起来噼里啪啦响,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油灯的缺点是代价太大,一般户家使不起,那年月人们炒菜都舍不得放油,点灯熬油更觉金贵。所以乡人夜间照亮儿,都是点一小会油灯,匆匆脱了衣服钻进冷被窝,赶紧熄了。一小半碗油灯,节省着可以用上大半年。

我最喜欢油灯的灯花儿,像豆粒儿裹着一圈一圈光晕,闪闪烁烁的,灯花结得大了,就要剪一剪、拨一拨,暗淡的光线马上明亮起来。老人们说,灯芯开花,贵人到家。记得母亲那时边扯着长长的麻线纳鞋底,边说:“你以后上学用功了,学成了,半夜里会有俊俏的仙女从灯花里跳出来,给你做媳妇……”可我一回也没遇到,不等油灯结出大大的灯花,母亲就“噗”的一声吹熄了,说:“好了好了,赶紧睡觉,点灯费油的。”后来读书,知道古人早就把灯花作为喜事的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从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中的名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方知古人有灯花等访客之说。

等到我上了村小,开始点煤油灯。煤油灯又叫“洋油灯”,燃的是煤油,煤油早年间是进口来的,故称之。比起豆油来,煤油虽然可以稍稍放开点儿用,可那时还是紧缺物资,凭票供应,所以还需节省着用。高级的煤油灯灯身是压腰葫芦似的玻璃瓶,边上有可以调节灯光亮度的开关,上端扣着玻璃罩,这种灯还叫“罩灯”或“罩子灯”,不仅不起烟、干净卫生,光线还强,一间屋照得亮亮堂堂。早年,罩灯一般都是公家人用,就是大队干部呀老师呀供销店的营业员呀他们办公用。

一般人家用的是自制的煤油灯,用墨水瓶做灯壶,用棉线或布条捻成灯芯,浸透煤油,在瓶盖上钻个窟窿,嵌上小铜钱,把灯芯穿过钱孔就成,或者盖子上干脆什么都不要,直接让灯芯耷拉在瓶口沿上,反正墨水瓶是玻璃做的,不怕煤油灯那点火。

我对这种自制的煤油灯记忆是太深刻了,那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都是煤油灯“燎”出来、“熏”出来的。古语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尤其是到了初中,我们晚饭后端着一盏简易的煤油灯,到村南老家庙改成的学校上自习。这种煤油灯没有灯罩,光线弱,孩子学习凑亮儿,或者疲倦了打盹儿,一不小心,头发会被灯苗“刺啦”一声,烧掉一截,剩下的半截焦黄黄的。不光烧成“黄毛”,还会熏成“黑鼻孔”。晚上自习课或在家自学,烟熏火燎之后,第二天早起,两个鼻孔通常都是黑乎乎的,擤一把,连鼻涕也是一绺一绺的黑。

燃煤油的,还有马灯和汽灯。马灯可以手提,能防风雨,生产队牛棚马厩里常挂它。汽灯,顾名思义需打气,让油壶里的煤油汽化,从灯嘴里喷到石棉纱罩上,点燃后发出耀眼的光芒。遇到一些大场面汽灯才派上用场,比如过年时村子里要唱大戏,高高的戏台上悬挂着这种发出“刺啦”声响的汽灯,照得人心里通明透亮,加上开戏前“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家什声,庄户人的心里洋溢着喜悦。

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村才通电,不是每家每户都通上电、点上电灯的。那时日子清苦,一般人家用不起价格不菲的电费,所以电灯一开始是很稀奇的,“灯泡点烟”这个真实的故事流传甚久,被当做笑话讲了好多年。

说的是我太姥姥的事儿。她是母亲的姥姥,老人家是抽旱烟的,村子里刚通电那年,太姥姥都80多岁了,到大队部里凑热闹。有人跟她开玩笑,“大奶奶,你看这电灯好啊,耀明瓦亮,比洋油灯亮堂多了,还能点火呢,不信,您老把烟袋凑跟前,点一锅烟试试?”太姥姥觉得新鲜,当真取下烟袋,安上一锅旱烟,伸长烟袋凑过去点,吧嗒吧嗒吸了几口,逗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转眼到了1999年,我们这里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电价由以前的几块钱降到现在的0.546元/度,庄户人用得起电了。现今,照明用电太寻常了,仅是农村青年人的室内灯具,就有嵌入灯、吸顶灯、吊灯、壁灯、可移式灯和轨道灯几大类。近年来,乡村实施了“亮化”工程,户外灯就有路灯、景观灯、照树灯、草坪灯、射灯等,可谓五花八门,绚丽多彩。以前用的油灯、煤油灯之类,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了许多年轻人见都没见过的“老古董”“老物件”,被收藏进了个人展室或乡村民俗馆。

可我仍然记得那些老灯具,难以割舍过去昏暗的油灯下难忘的记忆,它是岁月变迁的见证啊!就像一场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这些变化尽管是缓慢的细微的,可从故乡老屋映射出来的灯光里,我一点一点品到了生活的舒惬与甘美。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沂蒙放歌”征文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热情讴歌沂蒙大地70年来的沧桑巨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临沂日报社隆重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沂蒙放歌”大型主题征文活动。诚邀各位沂蒙儿女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一、征文主题

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充分反映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民族命运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关系,以个人感悟、家国情怀为视角,讲述广大干部群众与新中国70年风雨同舟的感人故事。

二、征文时间

2019年4月5日至9月30日。

三、征文内容

1.唱响主旋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个人的所历、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所悟,唱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唱响全国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交响曲。

2.展现家国情。以百姓语言、百姓视角、百姓情怀,通过物的更迭、事的变迁、人的变化,展现沂蒙人民70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可喜成绩,深切表达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和赤子之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齐心协力、不懈奋斗。

四、征文要求

1、体裁不限;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格式为Word。所有征文,本报均有编辑权、修改权和著作权。

2、所有征文,请标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沂蒙放歌’征文”字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3、投稿邮箱:fk8312773@163.com

联系电话:8966062

临沂日报社

2019年4月2日

( 编辑: 子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