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编托起临沭富民产业大经济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6-19 阅读次数: 3501

浩浩汤汤沭河水,绵绵密密柳林风。在沭河畔,临沭县青云镇后齐庄村内,村民们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用柳条编制着花篮。不几日,这些柳编花篮将走进欧洲千家万户,装饰着他们的家居,真金白银就这样流进了村民的腰包。“光编柳编样品,一个月就有3500元的收入。”村民邱守哲说,柳编编出了他们的“致富梦”“幸福梦”。临沭,这个依傍沭河的小城,就是一座“柳编之都”,当地柳编产品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临沭柳编经过千年的积淀、60年的产业化、十多年的集群化,而今正走在创新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上。

临沭杞柳栽培与加工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临沭农民就将沭河岸边的杞柳编织成筐、箢子、簸箕等生产生活用品。“我们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会柳编。”白旄镇圈子河村村民解汉亮说,在临沭广大农村,流传着“闯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年五年盖楼房”的口头禅,小小柳编是当地农民就业、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8500块“柳编瓦”参与构建的西班牙馆,以传统柳条编织手工艺展现曲面造型的新式建筑,很好地表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融合。临沭佳柳公司西班牙客商谈起此事更是津津乐道:“我们跟临沭柳编相识多年,深深体会到了柳编手工艺术之魅力。”借助国内外大型展会拓展海外市场,当地柳编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临沭县柳编加工企业达到165家,出口额达13.6亿元。

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单纯的劳动密集型柳编产业在国际上已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欧洲市场疲软,美国市场受限。”金柳副总经理邱子砚坦言,这让一直依赖国外市场的临沭柳编产业遇到购销上的“瓶颈”。以金柳为首的临沭柳编产业开始调整思路,从国内市场找出路,通过开设网店,成为柳编电子商务“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2017年1月10日,临沭县与电商平台共同举办“中国匠人——临沭柳编发布会”,通过天猫APP在线直播,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共赢得440万网友点赞和2.2万条留言,24小时柳编产品线上零售额超过150万元。

“电商为柳编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新模式。”临沭柳编工艺品商会会长张东收说。临沭县顺势而为,出台政策连续3年对当年新建网店并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近年来,临沭涌现了“金柳家居旗舰店”等多个品牌网商、东朱崔村等6个柳编“淘宝村”和青云镇柳编“淘宝镇”,2018年柳编国内线上零售额超过2亿元。

电商让柳编成“网红”,节会让产业增活力。2014年开始,临沭县已连续五年通过举办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每一年的柳博会,都是促进柳编产业进步的重要平台。”张东收说。走进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700平方米的展厅,用树根编成的风灯、圆环,树皮做成的圣诞树、墙饰工艺品,琳琅满目。“我们利用废旧天然材料,设计制作成工艺品。”鲁美达副总经理解自杰说,2007年,从事柳编加工的他们应客户需求,用树根生产了一款圆环装饰品,第一批3万多个产品在德国销售一空,也自此开启了他们“变废为宝”的转型之路。如今,鲁美达年产各类工艺品9000万件套,源源不断销往荷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鲁美达的创新之举,是临沭柳编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几年,在“订单热”“生产热”“出口热”等浪潮渐渐平缓的情况下,临沭的柳编企业已经不甘于被动接单生产,而是开始积极探索谋求创新。在陆祥,柳编装饰灯与灯笼造型创意结合,在欧洲刮起临沭特色“中国风”;在欧拉,柳编产品搭上绿意盎然的绿植产品,生活气息变得妙不可言。一根柳条,能做出一个产业,能孕育一种文化,能否也让其为旅游做配套服务呢?2018年,临沭成功创建了“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鲜活地现场演绎了临沭柳编的厚重底蕴,开创了“柳篮+花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发展节会经济,创新产业链条,文旅融合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为临沭柳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行之路。“怎样能促进产业更好发展,怎么能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就朝哪个方向走。”李瑞说,当地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致力于打造引领国内、面向国际的柳编工商贸易集散地,为柳编产业发展搭建更大、更广阔的平台。

临报融媒记者 潘凤娟 通讯员 徐娜

( 编辑: 子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