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南竹泉村:泉上古村的新时代“进行曲”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7-19 阅读次数: 4178

对翠竹而旷澹澹之心,临清泉而闻泠泠之声。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渐近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时,却有一股清新、清爽之气扑面而来。游人走进村落,美景就在眼前铺展开来:青石板路,潺潺清泉,墨绿竹林,古朴老屋……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泉,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这里是北方难得一见的桃源式古村落,更是很多游人心中的消暑胜地。

曾几何时,这座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面临着人口流失、日渐消亡的危险。而今,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一新一旧,百年古村实现华丽转身

“每年的夏秋两季,我都会找个周末带着家人来这里玩,村子很像云南丽江,安静惬意,能让人完全放松,没有烦恼。”来自临沂的游客马莹春说。置身竹泉村,众多游客被这座古村的闲适和美景打动。“这里明明就是江南水乡,颠覆了我对革命老区的印象!”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先生对村中美景赞不绝口。

然而,十年前的竹泉村却是另一番光景。村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低矮的茅屋、破旧的院落,散布在小龙山两侧。村里几眼汩汩而涌的清泉,除了为村民带来生活用水方便些外,剩下的就是不便:每到雨季,村里道路泥泞,逢大雨时山水会瞬间沟满河平,溢到路上、院子里是常态。

2007年,古村落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沂南县利用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落的生态和民俗文化资源,走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的路子,建设体现沂蒙特色、竹泉景观、农家风情,包含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的旅游景区。

“我们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实施老村搬迁。”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军说。公司首先出资建设新房,让村民住进新房,对旧房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进行补偿。开发后的竹泉村,成为“一新一旧”两个区域,旧村嬗变为国家4A级景区,新村供村民居住,村民又依靠景区做起了文章,实现脱贫致富,两村交相辉映,和谐发展。

“古村改造则是保护性开发。从村落的格局,到村内的道路、树木、老屋建筑等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在此基础上加入旅游元素,以适应现代人旅游休闲的需求。”谈起当时的规划,韩建军依旧很是自豪。这种模式得到了各方认可,2016年竹泉村古建筑群被省文物局确认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

泉涌竹茂,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2009年,“装点一新”的竹泉村开门纳客。开业伊始,该村就出现了客流井喷现象,当年接待游客就突破10万人次。

“店里每天客流不断,到了旅游旺季,坐都坐不开,一年收入十几万不成问题。”在家门口就能挣得盆满钵满,赵春建喜不自胜,“之前,我在济南打工,看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就承包了一家土菜馆。”农家小豆沫儿、野山菇炖鸡、香山湖大鲤鱼、竹泉水炖全羊……一道道特色农家宴满足了众多游客的味蕾,也填满了村民的腰包。

漫步在景区的商业古街——丽水街,像赵春建这种依靠景区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还有很多。琳琅满目的特产杂货、传统工艺的粉皮作坊、自然忘忧的通遥酒吧……看得见的“绿水青山”,变成了摸得着的“金山银山”。如今,竹泉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20万人次,附近村民承包饭店、旅馆、咖啡屋,销售竹茶、黑陶茶壶等特色旅游产品,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

“景区有300多名员工,其中200多人是当地村民,旺季时还需聘用季节工200多人,景区发展为当地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现在景区内外共有饭店、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土特产销售门店等近200家。”韩建军介绍。

依托乡村旅游,村民住上了新房子,旧村开发成旅游景区,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3万余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富裕村。

文旅融合,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古村落中成长的村民,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活所影响,依然保留了很多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一大早,67岁的王西贞又做起了昨天还未完成的虎头鞋。“做工很复杂,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和布缝制而成,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一双虎头鞋需要5天才能完成。”王西贞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说道。

不仅是王西贞,村中的很多老人都掌握着传统手艺。像从事62年竹编的高寿会、74岁手工纺线的庄富兰、手编蓑衣的丰绍德等,他们手中掌握的手工艺技术在很多地方早已闻所未闻,目前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让厚重的沂蒙民俗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景区没有停留在静止展示的层面上,而是选择了与游客生活息息相关的加工项目,以活化的方式赋予其新的生命。竹泉村以原生态的古村石头房院落为展厅建立了“乡村记忆博物馆”,活态展示竹编、酿酒、织布、针线、榨油、竹艺等民间工艺,将草编、纺线等多个面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抢救性保护和传承下来,前来旅游的游客驻足观赏,竞相体验,沉浸于浓浓的乡村文化氛围。

古泉、竹林、老村,小桥、流水、人家。“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提升竹泉村、红石寨景区,加快桃花峪溶洞的施工建设,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山东省最大、国内一流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朝着高标准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这一目标而继续奋蹄向前。”韩建军说。

临报融媒记者 张丽 通讯员 王彦冰

( 编辑: 子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