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文明 立德铸魂 莒南坚持塑形与塑魂相统一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7-25 阅读次数: 2719

走进莒南,无论是清晨公园里锻炼的悠闲身影,还是通勤道路上礼让行人的车辆;无论是遍布乡村的红白理事会,还是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无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道德传统和文明礼仪在这里激荡交融,散发出幽幽芬芳。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莒南县坚持塑形与塑魂相统一,从传播思想、践行文明、知行合一、成风化人的定位出发,着力实践文明、立德铸魂,推动社会风尚向上向善。

三百余支志愿服务队提供“订单”式服务

“我劝各位多学习,树立新风讲文明,量力而行办喜事,莫攀比……”板泉镇高榆社区乡村大舞台上,三句半、柳琴戏等各种亦庄亦谐、亦雅亦俗的文艺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一边看节目,一边在哈哈一笑中接受新政策,俺就愿看这样的节目。”村民赵爱萍说,社区里现在类似演出活动经常会举行,这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记者了解到,这场演出的举行并不是传统的邀请方式,而是高榆社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点单系统下单,点选志愿服务队到村进行演出。下单1分钟后,莒南县文明实践中心收到了“订单”。经过进一步联系,了解到该社区打算举办一台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便统筹安排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对接,按“单”提供服务。到了约定的日子,演出按时举行。演出的视频、图片以及观众评议等逐级上报至县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对活动情况进行审核归档。至此,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圆满完成。

为开展好文明实践活动,莒南县将其与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推行“点单+志愿服务队”模式,开展文化互动、扶贫救助等各类主题活动,唱响了文明“好声音”,更凝聚了民心。截至目前,该县志愿服务队已达三百余支,开展各类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

从城镇街道到乡野田间,从大政方针到身边故事,从政策宣讲到文艺活动,文明实践工作红红火火地在莒南大地上铺展,并紧随时代的脚步翻开了新的一页。

特色志愿者服务让社区温暖如家

在东高榆村,经常会有一群身穿志愿服务马甲的人群,他们忙碌在大街小巷,或劝导文明出行、文明生活,或在广场表演节目,或在木梳电商园以及厂房内指导村民木梳生产技巧……他们有这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时代文明实践政策宣讲志愿队。

记者来到时,该村组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政策宣讲志愿队人员正在给村民们做宣传讲解,并带领村民参观木梳生产厂房的工艺。

板泉镇党委宣传委员殷方方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平台作用,东高榆村将多功能活动室、文化之家、妇女儿童活动室、村史馆、民俗馆、木梳电商园等场所与实践所有机结合,将实践所打造成集全民学习、宣传、教育、培训、沟通、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载体。

同时,为了更好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活动,东高榆村组织退休老师、在职党员、退休干部、木梳非遗传承人及身边好人等吸纳进来,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政策宣讲、爱心互助、文明善行、文化惠民、木梳传承五支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将政策宣讲课堂开起来,志愿活动搞起来,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此外,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以来,东高榆村开展了十九大精神宣讲、木梳工艺专题培训等系列宣讲活动,同时举办了“迎新春 庆新年”文艺晚会、“好媳妇、好婆婆”表彰颁奖晚会、“巾帼心向党 礼赞新中国”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庆五一 爱劳动”专题晚会、“阳光放歌,唱响万家”志愿者协会走进文明社区等主题活动,让社区温暖如家,让居民受益匪浅。

“3+N”实践体系将文明向细处延伸

站在岭泉镇马棚官庄村的亲水栈桥上,红色记忆广场、官府马棚、休闲长廊等风景尽收眼底,处处点缀着红色符号;三个教育展馆房屋外形古香古色,实物、图景等内涵丰富,吸引了大批人群前来参观。庄严的抗日烈士纪念广场、宽阔的乡村大舞台,让人联想起当年抗大一分校剧团在这里演出时的场景。

记者在这个村庄里发现,到处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影响着人们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文化大舞台上,该村老党员葛连文正在讲故事:“咱村的这个烈士塔,是用红石和青砖垒的。这都是咱当地的材料,红石代表着烈士的鲜血,青砖代表着抗战精神万古长青、代代相传……”

《老葛讲故事》是该村文明实践站的自创节目。一段段革命沧桑的述说,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悲伤,让台下的男女老少或掉泪、或悲愤、或激越。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是局限于挂牌的哪一处办公室、哪一处场馆。我们把阵地延伸到村史馆、大舞台、妇女儿童家园等公共服务场所,让每个地方都能发挥文明实践站点的作用。”该镇宣传委员陈洪静说。

记者了解到,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打造成为为民服务的基层平台,莒南县整合盘活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成了县级实践中心、镇级实践分中心、村级实践站和各类实践基地相结合的“3+N”文明实践体系,辐射带动城乡村居,实现了阵地建设的融通共享。

五大实践活动育出文明好风尚

记者采访了解,为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莒南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以宣讲思想、评先树优、帮困济贫、文化惠民、弘扬传统为精髓的各项活动,通过“讲、评、帮、乐、庆”等方式,努力“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将文明的种子撒向乡野田园,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

“讲”上下功夫。综合利用各种文明实践队伍,以讲堂或入户的方式,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宣讲团成员吴汉走进板泉镇西庄村文明实践站,给村民们讲“孝文化”。“乌鸦尚知反哺,咱做子女的都要对老人好。”村民赵文武深受感触地说。

“评”上下功夫。依托评议评比活动,组织引导群众评议文明现象、参与文明实践和提升道德境界。经过多轮评选,在一起车祸事故中勇救老少三代伤者的崔立明等110人被评选为“道口镇2019年第一季度身边好人”。一时间,他们的光荣事迹被人们津津乐道。

“帮”上下功夫。以“守望相助,温暖实践”为切入点,围绕帮老、帮邻、帮幼、帮残、帮贫、帮心等项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六一,县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开展了一场场“大手牵小手”帮扶活动,将温暖与关爱送到297名城乡孤贫儿童心中。

“乐”上下功夫。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突出以文化人,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团体,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文疃镇的十几个60岁以上的老人自发组建了夕阳红剧团,自编自演节目,京剧、现代歌曲、三句半……剧种多样,说唱新事,传播文明,教化民心。

“庆”上下功夫。结合移风易俗工作,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为群众婚丧嫁娶、成人升学、新兵入伍等人生节点举办仪式,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坊前镇张家岳河村借助村民的高考、婚嫁等人生大事,举办“状元节”“红娘节”,涵养好家风、好民风。

临报融媒记者 陈牛

( 编辑: 全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