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突围战中的大众日报与大众日报人

大众日报客户端 2019-10-15 阅读次数: 1349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更好地践行“四向四做”,山东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0月14日开始,组织省直及济南、青岛等六市主要新闻单位部分青年编辑记者到临沂革命老区采访体验生活,通过为期五天的老区生活,青年新闻工作者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大众日报记者将在前线持续为您带来报道。

10月14日,临沂革命老区行的第一天,记者来到位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的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

大青山位于蒙山东麓,海拔686.2米,是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一带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41年11月日发生的大青山突围,是山东党政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史上的一场英勇悲壮的突围战。抗大一分校学员和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敌、顾全大局、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在基地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中,存有许多与大众日报和大众日报人有关的历史图片、实物等史料。

大众日报社印刷二厂旧址

1939年1月,《大众日报》于沂水县王庄村创刊。12月,大众日报社印刷二厂迁驻东蒙主峰望海楼山下的费东县上白石屋村。白天,编辑人员在望海楼山上编辑稿件;晚上,在上白石屋村用自制的工具油印报纸,确保按时出版,及时送到抗日军民手中。

石头垒起的墙、茅草作屋顶、两扇老旧的木门和一扇同样老旧的木窗,这就是80年前的大众日报社印刷二厂。在这个进屋得低着头走的小屋里,大众日报的前辈们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用自己的笔为抗战的胜利贡献力量。

在房屋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幅幅照片:第一任社长刘导生与记者在一起、编辑室编前会议、印刷工人油印《大众日报》……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还原了一位位可爱可敬,在烽火年代依然笔耕不辍、一心报国的大众日报人。

《大众日报》创刊号

一张充满皱褶、颜色发黄的报纸安静地躺在陈列柜中,她是那么低调,却又那么骄傲,充满让人前行奋进的力量,报纸右上角“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一月一日”的字样向世人诉说着她的身份——《大众日报》创刊的第一张报纸。一代代大众日报人前赴后继、齐心协力将这张烽火中诞生的报纸的生命延续至今,80年来,无论经历何种波折坎坷,她从未停刊,这种传承也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抗大一分校

校长周纯全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一年半以来的抗大一分校》

这是登上《大众日报》的抗日英雄团体。

194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简称“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一年半以来的抗大一分校》,总结了抗大一分校取得的战斗成果,阐述了“没有战斗的胜利就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这一观点。

抗大一分校也成为大青山突围战中的一支英雄队伍。在战斗中,抗大一分校承担了“阻击合围与突围”的主要战斗任务,因此伤亡情况尤为突出,仅连、排级战斗骨干和学员,就牺牲近二百人。后来,时任中共山东分局副书记、战工会主任的黎玉在评价这场战斗时说:“大青山突围是山东抗战史上一次空前的战斗!抗大一分校立下了具有独特意义的战功。”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也说:“一分校勇挑重担,以局部牺牲换取了全局的胜利,为山东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张胜利的报纸

《大众日报》在第四版发表《站在反“扫荡”前列壮烈牺牲的共产党员》

经过鲁中区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合力奋斗,胜利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并在反“扫荡”期间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42年1月21日,《大众日报》在第四版发表《站在反“扫荡”前列壮烈牺牲的共产党员》一文,大篇幅表扬在沂蒙山区的反“扫荡”中牺牲的抗日军民,并发布征稿启事以征集更多悲壮事迹。

一幅宣传画

一幅刊登于《大众日报》名为“空舍清野”的宣传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日本鬼子到处抢粮抢东西,老百姓要把粮食掩藏起来,把牲口都牵走,老少妇女大家一齐躲开,年青小伙子组织起来打游击。叫鬼子无饭吃,无牲口用,一个人也找不到,果真都这样做,鬼子是不难打走的!”

简单几句话配上简单的图画,展现的是人民群众不简单的智慧与乐观,也为大青山突围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张大众日报人牺牲名单

大青山突围战中,大众日报社共17人壮烈牺牲。

大青山突围战中,大众日报社牺牲人员名单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 编辑: 全逸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