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纪监委派驻新庄镇芦山村第一书记刘成舟:将第一书记光和热“撒播”在寻常百姓家

在临沂客户端 2019-11-05 阅读次数: 8628

放下安逸、舒适的办公室生活,离开温馨的家庭港湾,一头扎进偏远贫困的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筹集资金、扶贫入户、招商引资,实实在在为小村服务,带给小村百姓满满的爱,他就是,费县纪委监委派驻新庄镇芦山村第一书记刘成舟。

芦山村位于新庄镇驻地东4公里处,由南芦山、北芦山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这个村子的真实写照。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苦,是刘成舟书记入村后印象最深的场景。

自驻村以来,第一书记刘成舟围绕抓党建、惠民生、促脱贫等重点任务,着力夯实基础、激活动能,实现了芦山村的完美蜕变。

“第一书记来之前,我们村办公室又小又破的,每次下雨,都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我们党员来村里开会的时候,总是‘抱团而坐’,没办法地儿太小了。”对于当时的场景,党员杨勋荣至今历历在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书记多方筹集资金60余万元,打造了700㎡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解决了芦山村处理村务不方便、议事场所不规范、服务群众环境差的难题。

刘成舟坚持将党建引领摆在首要位置,创新党员大会召开形式,设立“党员有话说”环节,鼓励党员自由发言、勇于提问。对于党员提出的每件疑问,村干部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解答。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党员的参会积极性,增强了党员大会的现实意义。年轻党员王全江感慨万分,“每次开会,第一书记都让我们对村里的事情发表意见看法,也及时为我们答疑解惑。作为一名党员,现在我觉得很有存在感,能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了。我平常再忙,但开会那天说什么也得去!”

“一切以百姓的需要为出发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刘成舟在工作中最坚信的一点。只要是村里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刘成舟都会放在心上,并且会第一时间和村干部研究商讨,制定解决方案。路不好走,他就想办法修路;没有卫生室,他就想办法建卫生室;村里想跳广场舞,他就想办法建文化健身广场,简直把老百姓‘宠’成了孩子,村民也把他当成了家里人。

第一书记刘成舟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百姓所思所盼

正是这位始终将村民放在心上的第一书记,协调资金130万元,修整了南芦山村至北芦山村主路1.3公里,并且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000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方便了群众出行,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芦山村彻底成为了过去。他还充分挖掘各方资源,高标准打造180㎡的村卫生室,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想尽办法筹资建设1200㎡的文体健身广场及乡村大舞台,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广场舞场所;请来专业人员对北芦山小塘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并且协调供电公司对两个自然村电网升级改造;协调资金13万元高标准打造农家书屋1处,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党代表工作室及村史馆,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申请县级美丽乡村资金20万元,进行村庄街道环境硬化、绿化、美化……

为切实增强造血功能,方便群众居家就业、增收,刘成舟打造了以加工食品为主的亮丽佳食品扶贫车间1处,吸纳10余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利用省级重点扶贫村资金30万元安装了光伏站一座,带动2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000元;对全村13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此外,在村集体增收方面,针对以往南芦山村无村集体收入、北芦山村集体收入以土地承包为主的问题,协调村级集体增收项目资金30万元,在办公楼顶安装46KW光伏发电项目1处,实现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

芦山村的变化,见证着第一书记的汗水和努力。在芦山村,每每向百姓提起刘书记,总是会伴随着灿烂的笑脸和连连的称赞。有人说,第一书记做的这些都是小事儿,可仔细想想,正是因为这生活中每一件深入民心的小事儿堆砌,才成就了今天的芦山村,才顺利搭起了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的“连心桥”,才让第一书记刘成舟的光和热真正“播撒”在寻常百姓家。

临报融媒记者 付茜

( 编辑: 子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