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沂南,心怡然

在临沂客户端 2019-11-15 阅读次数: 8522

沂南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境内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三山沟凤凰石刻为国内最早具有明确历史纪年的画像石,北寨汉画像石墓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齐鲁小敦煌”。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被誉为“山东小延安”。近年来,沂南县围绕“宜业宜居宜游”沂南发展主线,立足“红绿古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以建设文化强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县、乡镇(街道)、村(企业)三级文化旅游服务网络建设。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第二、第三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党政统筹,带动文化旅游创新发展

一是规划引领,全县十三五规划确立文化旅游业为四大主导产业,编制《“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沂南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构建以城区都市型文化旅游产业区为核心,带状产业集群与组团式产业集聚区同步发展的全域空间构架。二是管理创新。成立县领导挂帅的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文化和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多个文化旅游项目推进专班,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文化旅游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等问题。三是政策扶持,出台了文化旅游改革创新、文化创意、文化服务、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等系列推动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整合资金、土地、各部门政策向文化旅游倾斜,激活发展动能。四是人才保障,构建“四点三线”(毛绒玩具、徐公砚、奇石根雕、影视“四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工艺品“三线”)50余人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开展交流培训等活动,形成了协同发展、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精品驱动,夯实文化旅游产业根基

立足“红绿古泉”特色资源优势,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一是依托鲜明的红色文化,规划建设了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与沂蒙红嫂纪念馆为核心,占地2平方公里的沂蒙红嫂文化旅游园区,辐射带动区域10平方公里。形成以红色风情和影视文化特色,集党性教育、休闲旅游、影视拍摄、会议商务、研学扩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相继承拍了《沂蒙》、《红高粱》等300余部影视剧,被誉为“山村好莱坞”。二是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融合深厚的汉文化底韵重点打造了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形成了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汉式景观区,成为沂南县“城旅”一体化、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开放共享的亮点工程。三是依托独特的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以乡村文化体验为内涵的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以朱家林创意社区、竹泉村、红石寨、马泉休闲园、彩蒙景区等核心景区为带动的乡村旅游组团。四是依托温泉养生文化,建成了以文为脉,以绿为韵,具有温泉养生、旅游度假、会议商务、水上娱乐、休闲购物等综合功能的智圣汤泉温泉旅游综合体。在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引领下,全县形成温泉度假、红色经典、乡村休闲、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品格局。

融合发展,激活文化旅游发展动能

一是突出“文化创意+旅游+生态建筑”融合理念。创意规划建设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引进生态燕筑、眉凌文化等创意公司建设乡村美学馆、创意民宿街、“沂蒙书院”等创意项目;引进上海戏剧学院,策划打造《沂蒙四季》乡村生态体验剧场。二是突出“文化产业+教育+旅游”融合理念。创新打造研学游活动,组建“沂蒙红色研学讲师团”“研学教官团”,红色研学成为沂南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荣获全国研学旅行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三是坚持“文化旅游与康养、体育、工业、城建”等融合理念。发展智圣汤泉中医药养生、天河养老服务中心、红石寨体育旅游、沂和园等一批创新型文化旅游业态项目,打造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9个。

传承创新,加快文化资源价值转化

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十四届“阳都之夏”广场文化艺术节,生动化展示地域文化;组织开展“流动舞台进村庄、服务群众送文化”系列送戏下乡活动、庄户剧团大赛、锣鼓家什秧歌大赛、新春大庙会等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了古今油灯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积极推进面塑、草编、竹编等非遗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点展示;开发了沂蒙印花布、黑陶、竹炭景泰蓝等一批文创产品,将优秀地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旅游业态,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带动文化惠民消费。

临报融媒记者 王文卿

( 编辑: 郑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