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筑起幸福家

在临沂客户端 2019-11-18 阅读次数: 6486

陆振华、张信英夫妇51年的婚姻中,彼此用对家庭、对伴侣、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与责任构建起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家中因为人丁兴旺,夫妇俩生了四个儿子,个个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家族,大家庭也非常和睦,大家小家欢声笑语,温馨融洽。而这一切的基础,是陆振华、张信英夫妇结婚51年来,尽心竭力为对方、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

媒妁之言让两人走到了一起

两人的相识,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夫妇一样,要靠媒妁之言家。张信英说在她下地干活的路上,她的一个亲戚拦下她说话,东扯西扯就是不让她走,让站在旁边的陆振华的妈妈“相了个透”。之前已经相过很多姑娘,但就是通过这一次见面,婆婆就认定了张信英是自己“打着灯笼挑到的儿媳”。

陆振华家住罗庄区付庄,和张信英家6里地之隔 ,两人订亲时,张信英17岁,结婚时18岁。陆振华比她大4岁,15岁就跑出去做工商管理工作,结婚时,已在外工作多年。虽然结婚时年龄都不大,但在那个年代,做农活,干家务,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是过日子的好手了。

先结婚后恋爱 培养出神奇的“心有灵犀”

陆振华夫妇养育了四个儿子,是他们夫妇二人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张信英说,以前的日子过得艰苦,没有花前月下,甚至也没有啥暖心的情话,但两个人心却总是想到一处,夫妇两个人都是各司其职

,一门心思地想把日子过好。张信英说,大儿子出生前,陆振华在河东郑旺工作,工作忙交通不便,已有7个月没有回家。巧的是,那天下午2点多钟陆振华回到家,到了晚上张信英突然要生了,因为难产,情况紧急,陆振华用邻居家的地排车将妻子送到医院,孩子才得以顺利出生。“所以说,夫妻的这个缘分也是奇妙,如果那天他没有回家,我们母子二人还真是不知道会咋样呢!”回想当年的惊险场面,张信英对老伴仍然充满感激。更加巧合的是,二儿子的出生情形相似,也是好几个月陆振华没回家,当天晚上10点到家,次日6点钟二儿子出生,“这两个孩子都赶在他爸爸回家的时间出生,好像也知道见一面不容易。”张信英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当时自己怀着孕独自在家生活的不容易,也许正是彼此的牵挂,形成了“心有灵犀”,让陆振华出现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刻。正是这份爱与牵挂,让他们从来也没觉得生活苦,反倒是感觉生活有奔头,总有使不完的劲。

有爱的日子苦也甜

张信英回忆,日子有非常艰难的阶段,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住在大队的场院里,连房门都不全。1974年夏天,罗庄发大水,水漫到屋里越积越深,张信英只好把小点的孩子抱到盆里在水里漂着,把仅有的门板摘下来,让大点的孩子在趴在上面。陆振华说,也正是家里的日子太过艰难,他申请从河东郑旺调回了罗庄,希望离家近,对家里能有个照应。夫妻俩说,那时的日子每家都困难,谁跌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我家穷得连吃饭的桌子都没有,饭碗都放在地上。有位朋友听说了,自己动手给打了饭桌板凳子送过来,这是要记一辈子的恩情!”

陆振华的母亲真的没有看走眼,她相中的儿媳妇,果然是百里挑一的“过日子的好手”。张信英说,1968年开始,她学习了缝纫技术,为附近的乡亲们做衣服赚工分。她是种粮能手,一年种的粮食缴完公粮,还有一吨余粮可以卖给公社,被评为全县的种粮先进个人,奖励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领奖的那天,戴上大红花,一只胳膊披着奖励的床单,另一只胳膊还要夹着个孩子上台,台下的观众都被逗得哈哈笑。张信英说,当时她种着7亩粮田,3亩棉花,做着衣服,还带着学做衣服的徒弟,养着兔子,养着猪,鸡、鸭、鹅,手里的活放下一样接着拿起另一样,从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就是一门心思想着好好干活,多赚点钱,让日子越变越好。

陆振华专心在外工作,张信英在家“多种经营”,收入超过陆振华的工资,渐渐地,卖棉花、卖粮食,卖兔子,一样样的收成,家里越来越宽裕,盖房子,添家具,家里的日子在两人的苦心经营下一天天好了起来。但四个儿子逐渐长大,夫妇两人感到沉重的经济压力。陆振华后来调任临沂财校教师,白天上课,利用昨业余时间,他曾经一年写了4本书,这些书作为行业内培训的教材,证明了他的业务能力,也为儿子们娶妻、买房做了一定积累。

如今,夫妇二人年逾古稀,仍然闲不住,在城区和老家来回换着住,他们在老家的院子里种各种菜、果树,养鸡、鱼各等各类家禽,供全家人吃都吃不完,有时,孩子们组织他们出去游玩,“孩子们孝顺听话,都生活得挺好,我们老两口也就没啥烦心事,感觉生活非常幸福,挺知足!”

临报融媒记者  李文梅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