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云”上新城绽初容

在临沂客户端 2019-11-21 阅读次数: 5042

智慧环保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智慧环保热点网格项目,24小时全天候监控辖区环境动态;临沂华为大数据中心启用,可为临沂乃至整个鲁南苏北地区提供数据上云服务,推进各行业云化转型……目前,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重点打造的“政务云、城市云、产业云”三朵云上一个数字新城雏形逐渐显现。

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城市智能中心,有一块87平方米的大屏,格外引人注目。“智慧城市项目把开发区所有企业进行了空间化上图处理,目前有1.3万户企业进行了‘统计画像’,能够为全面了解企业情况确定扶持政策提供决策支撑。”开发区智慧办副主任刘强介绍说,比如,“经济创新”板块基于全国3700万的全量企业数据,构建优质企业挖掘算法模型,做到精准招商、招项目、引人才、引资金。

重点抓数字化转型,为传统产业插上新翅膀,开发区努力把数字资源变成产业新蓝海。“沂蒙云谷”智慧产业园今年3月投入使用,已建成启用临沂华为大数据中心、中印科技国际创新园两大载体,目前已入驻华为科技、中科院计算所、哈工大机器人、腾讯智慧教育、拓普网络、六牛科技等200余家科技企业,引进印度、乌克兰、俄罗斯等外籍高端人才60余人,获评“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焊接、加工、运输、成品组装……在山东临工挖掘机事业部生产车间内,生产流水线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这一系列流程的运作离不开一个“最强大脑”——挖掘机结构件可视化管理系统,这是开发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另一个场景。

开发区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中科院计算所临沂分所、哈工大机器人等项目,为临沂本土企业推进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临沂市工程机械、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本土企业加快“机器换人”进程,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促进企业“老树发新芽”。目前已推动36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3.4亿元。

智慧开发区建设不仅打造着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数字引擎,还利用数字技术对城市管理进行重塑和再造,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

“这是智慧开发区建设的一张全景图,包含GIS基础平台和空间基础数据,全区的人、地、事、物、组织的所有地理信息,都呈现在‘一张图’之上。”在开发区智慧城市智能中心,刘强点击着大屏幕“总体态势、公共安全、经济创新、城区治理、民生幸福”等主题板版介绍说,雪亮、天网、安监和环保等部门3000多路摄像头分布情况都在这张图上能够精准找到,全区域各行业视频大联网,同时运用人脸识别、轨迹查询等视频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事件的闭环全过程管理。

据介绍,智慧开发区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实现了大数据平台、视频云平台、时空地理信息平台、指挥调度平台、无线专网、智能运营中心(IOC)的建设。二期建设将按照“3+3+N”总体架构,实现数据归集、无线专网、高空瞭望监控、地理信息全覆盖。

同时,开发区以智慧城市平台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环保、消防、教育、交通、安监、城市管理等领域,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慧城市网络。截至目前,开发区已设置业务需求智能检测点376个,有效报警2165次,极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数字时代,数字代表着生机和活力;数据就是机遇、潜力和竞争力。“坚持以智慧智能为动力,建设数字新城;坚持以数据为杠杆,加快数据在各领域的融合扩张,为开发区创造新优势、重塑竞争力。”市政府党组成员、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一兵表示。

下一步,开发区将推进数据与产业融合,加快“沂蒙云谷”智慧产业园建设,进一步丰富园区内涵,积极争创“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推进数据与企业融合,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确保全年100个绿色智能改造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推动50家以上企业开展“上云用云”,建设“智能工厂”,助推转型升级。推进数据与城市融合,开发部署“政企通”“一卡通”,做好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应用类项目建设,逐步延伸到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个领域,让群众在数字新城建设中充满幸福感获得感。

临报融媒记者 徐启超 孙晓光 通讯员 肖常彬 董阳

( 编辑: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