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振兴谱新篇

在临沂客户端 2019-12-11 阅读次数: 5941

今年以来,罗庄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紧扣罗庄特色,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高质量答卷。

亮产业,富民经济“旺”起来

“过去得雇上一二十口子人下地摘玉米,半个月都收不完。现在跟着合作社,实现全程机械化,收益比原先自己种地时还多,节约出来的时间还能打些零工。”面对先进的机械化收获场面,褚墩二村农户付广友感慨地说。

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农业生产从传统转向现代,罗庄区加快推进“三园两体一区”建设,重点发展了乐采册山、武河湿地、麒麟山3个田园综合体,提升了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靠农业起家,却不能止步于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召开2019年乡村旅游推进会,组织11家龙头企业参加第七届临沂市优质农产品展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人均增收万余元。

新环境,村居生活“美”起来

美宅座座绿树掩映,景观园林错落有致,欢声笑语随处可闻……这不是大都市里的高档小区,也不是旅游胜地的著名景点,而是傅庄街道的一个农村社区——西三重村。

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罗庄区新农村建设以“修好连心路、架好便民灯、建好惠民渠、造好利民境”为主线,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集中整治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着力抓好清洁村庄、清洁田园、清洁庭院、清洁水源“四清”,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区已提前完成1901户改厕任务,新购置环卫设备16辆,累计清理垃圾5万吨;提升改造危桥12座,清理水塘224口,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完成新造林2486亩,退化林修复1205亩。

富头脑,文明之风“吹”起来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这是罗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罗庄区以乡风文明为目标,努力提升农村文化水平。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投入1078.8万元,对78个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举办“美在农家”广场舞培训500余人,发放11万份宣传材料。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建成6个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83个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活动800余场次,宣传教育群众20万余人,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幸福画卷。

谋发展,基层治理“强”起来

好日子不仅要富起来,还要顺起来。孟庄村小网格长房建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村民孟庆奎在南方打工时,意外被跌落的铁架砸成重伤,高位截瘫,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无法行动。8月初,房建刚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咨询民政部门有无相关帮扶政策。经沟通,孟庄村网格为孟庆奎申请了一台免费轮椅,方便其活动。

房建刚是罗庄区几千个活跃在基层治理中的“蓝马甲”大军的一员。为了打造“生活顺”,罗庄区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治理手段智慧化工作。划分4级网格,派驻机关人员下沉,指导督促网格化工作,村内将每30-50户划分为一个微网格,由党员、党小组长或村民代表担任微网格员,负责本网格内政策宣传、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的排查、上报,切实做到“村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

育新人,领头队伍“壮”起来

于庄村铁匠菜刀铺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4代于家人传承,铸就了今天于庄菜刀的品牌。于凤敏作为铁匠工艺传承人,始终坚持传承百年技艺,铸就守护者的打铁人生,用心做好每一把菜刀……短短几年,于庄菜刀成了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菜刀品牌,产品远销河南、浙江、内蒙古等全国各地。

在一批“干大事”的年轻人进驻后,于庄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清产核资、发展特色加工业、拓展电商业务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于庄特色的“党建+”产业振兴之路,实现了集体增收、百姓致富。

乡村“待”有才人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集体呼唤”。罗庄区抓住这一关键,全面落实《罗庄区大力实施“四雁”工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意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培育工程,精心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继续开展乡村好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工程,年内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百名,农村各类后备人才库入库人员已达300余人。

临报融媒记者 朱崇华 韩广强 通讯员 董青

( 编辑: 郑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