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沂蒙微党课|黄埔军校走出的临沂籍共产党员——冷相佑

沂蒙党史史志 2019-12-18 阅读次数: 27857



  冷相佑, 1903年出生于郯城县神山镇青竹村(今属兰陵县)。他从小跟着长辈习武练拳,练就了一身武艺。1919年在神山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第五中学(今临沂一中),在校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冷相佑的表兄张苇村是山东参会的6名代表之一,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会后,张苇村回到山东,一方面积极发展国民党组织,一方面推荐有文化的进步青年报考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冷相佑就是张苇村保荐的进步青年之一。

据《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录》记载,冷相佑1924年春节后离开家乡到上海,3月14日到达上海环龙路44号(国民党执行部)参加黄埔军校初试。黄埔一期选拔非常严格,对学员的文化理论水平、身体情况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冷相佑身高1.8米,相貌堂堂,文武双全,初试合格。冷相佑随后坐船前往广州,4月在广州参加复试。当时参加复试的总人数将近1000人,而且以高中生和大学生居多,竞争非常激烈。冷相佑复试合格,5月中旬被录入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编入第四学员队学习。在其档案自填的“入学原因”中,冷相佑写道:“为学习军人知识,锻炼军人体格,以冀将来推翻列强帝国资本主义,打倒国内军阀,完成革命主义之目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训练,6月16日,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携夫人参加。黄埔军校新兵训练非常严苛,有些人在开学后的甄别实验中即被淘汰,原因是训练中体力不能适应。自幼习武的冷相佑面对艰苦训练应对自如,顺利完成各科学业。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仅用半年时间就学习完三年的军事课程。1924年11月30日,因国民革命的需要,645名学员提前毕业。冷相佑因学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成为国民革命军军官。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担任校长,26岁的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受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陈赓等共产党人的政治教育引导,冷相佑思想逐渐进步,并于1924年7月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冷相佑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并随蒋介石、周恩来参加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

1926年3月初,冷相佑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团副区队长,参与领导左派学生组成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3月20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和监禁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冷相佑跟随陈赓同蒋介石进行了坚决斗争。之后,蒋介石向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务整理案”,强迫黄埔军校国民党内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冷相佑毫不犹豫地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声明脱离国民党党籍。3月底,冷相佑离开黄埔军校。8月,冷相佑受周恩来的派遣,到第二十军贺龙部一师九连任上尉连长,参加北伐战争。冷相佑英勇善战,率部直捣湘鄂赣守敌,有“黄埔硬汉”之称。

1927年3月,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在南京的蒋介石集团决裂,造成北伐战争中途夭折。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不久后,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发动了 “七一五事变”,解聘了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通知政府各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周恩来为了保护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骨干力量,让贺龙组建军官教导团,冷相佑担任教导团第一总队总队长。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旬,中共中央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冷相佑所在的第二十军第一师于夜间2时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8月3日起,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进入广东省,计划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冷相佑率部随第二十第三师师长周逸群、政治部主任徐特立南撤,会同其他起义部队两次攻占会昌城,击溃国民党钱大钧部和黄绍竑部。

9月24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郭沫若等率部离开潮州前往汕头。冷相佑奉命率领教导团第一总队防守潮州。9月28日,国民党黄绍竑部9000人开始攻打起义部队。第一总队战士大多是刚参军不久的进步青年学生以及逃避国民党右派屠杀的工农运动积极分子,虽然他们革命意志坚定,不怕牺牲,英勇抗敌,但是战斗经验十分缺乏,且兵力武器不足,难以抵挡凶悍的国民党军。28日下午1时许,黄绍竑部9000余人全部到达潮州城外围,向竹竿山起义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29日,第一总队一大队在竹竿山阵地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敌人组织敢死队向起义军主阵地反复冲锋,均被击退。最后,起义军的山炮弹和重机枪弹都打完了,步枪也都只有三五粒子弹了。这时,一大队阵地背后不远的山头上出现敌人,起义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派往城里向总队长冷相佑请示的人回来报告,敌人已经进城了。于是,战士们只能突围。在突围时,总队长冷相佑赶来竹竿山指挥。竹竿山阵地在敌军的几轮冲锋后,起义军官兵伤亡惨重。30日下午4时,起义部队伤亡已达三分之二,弹药殆尽,冷相佑身负重伤多处,最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

潮州竹竿山阻击战为掩护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彭湃等撤退进入海陆丰地区争取了时间,冷相佑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顽强战斗到最后一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4岁。1956年,冷相佑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南昌起义纪念馆中镌刻有冷相佑烈士头像浮雕和英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冷相佑的事迹一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临沂党史上都没有记载过。原因是冷相佑就读的是国民党主办的黄埔军校,家人一直认为他参加的是国民党,对后来冷相佑的革命活动毫不知情。冷相佑进入黄埔军校前在家乡已经结婚,育有一子,名叫冷承备,一直生活在兰陵,2018年去世。2010年12月,冷承备在武汉上大学的孙女在互联网上偶然发现了冷相佑的事迹,至此,家人才知道冷相佑的革命烈士身份和参加革命活动的真实情况。后来,民政部专门又为冷相佑亲属补发了烈士证书。

冷相佑是沂蒙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也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当中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在冷相佑短暂的一生中,历经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成为沂蒙山区一颗耀眼的明星。

来源:沂蒙党史史志

( 频道编辑: 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