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我们不过双十一,腊八是我们的“剁手节”……

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0-01-02 阅读次数: 5319

提起腊八,现在的人们除了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外,一般很难想到别的风俗了。

在很多人眼里,不起眼的腊八甚至都很难算是个节日,连“吃饺子还是吃面”的争论都没有它的份儿。

然而,这个今天看来十分缺少存在感的传统节日,出身却十分显赫

——它可是由古代两个极为重要的节日“臘”[là](以下用简体“腊”)和“蜡”[zhà]合流演变而来的。

“腊”:祭祀祖先神灵的年末祭典

“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腊”的祭祀对象是祖先和神灵。《礼记·月令第六》记载在“孟冬之月”时,“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连天子也会参加的祭祖、祭神活动,在祖先崇拜情结严重的古人那里无疑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了。腊祭的具体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蜡”: 庆祝农业丰收盛典

而在举行腊祭的腊月里,庆祝农业丰收的“蜡”祭也在火热进行中。“蜡”主要祭祀对象是与农业有关的神灵,它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带有“报恩”的性质。

在先秦时期,这同样也是一个会由天子亲自参与的重要祭祀活动。根据《礼记》记载,蜡同样是岁末十二月的重要活动。天子行此祭时需要祭祀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和水庸共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祭祀时要唱“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种祝愿农业条件良好的歌谣。这种祭祀的有无与农业收成有关。

如果收成不好,那就“八蜡不通”,诸位农神如果不努力保佑人类风调雨顺就别想在年末胖上三斤。

这么巧?那就在一起吧

腊、蜡都是在年末举行、带有狂欢色彩的重要祭祀,既然赶到一起,何不索性一块儿过了?

在民间,两种祭祀从汉代就开始合流。腊祭开始附带了蜡祭的狂欢色彩。《艺文类聚》卷五《岁时下》引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的《独断》说:“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与此同时,蜡祭也在向腊祭靠拢,蜡祭的祭祀对象已经从农神变成了与自己有关系的现实人物。

蜡祭祭九族(中的死者),腊祭祭先祖,外延上未免有很大重合,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们在一起了。

于是,魏晋时期以后,这两个节日在民间已经基本不作区分了!

至于腊日的时间,汉代时要靠“五行属性”来确定。汉人多在腊月的某个戌日举行腊祭。在东汉时期,这个日期被固定在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上。《说文解字》释“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正是对当时节日时间的说明。五德轮转选腊日的转盘最晚到宋代还在继续。但是民间却在佛教影响下另外形成了一个固定于历法的腊日,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腊八了。

汉传佛教进入中国后,发展出了一种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传说,说释迎牟尼修行的时候曾饿倒在地,一位牧女给他吃了一种用各种粘米和糯米熬成的杂烩饭。吃完这碗饭,释迦牟尼跳到河里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为纪念此事,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口熬制“腊八粥”供佛。此后,腊八日干脆从腊日中独立出来,成为了和腊日并存的独立的佛教节日。此时的腊八节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庆祝,其核心节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风俗。

这么多节日合体的腊八,为何变成落寞的贵族?

宋代以后,曾经极为重要的腊日日渐式微,最终于清朝的乾隆十年被彻底废除;而脱胎于腊日的腊八,却借助一种好喝的粥广为流传,一直存续至今。

由此可见,吃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看晕了?再来整理下节日关系图吧。

除了吃货福利日,腊日还曾是古代的减压日,剁手节……

"蜡日"曾是古代减压日

在“蜡”日祭祀完成以后,直至年末,国家都不再有劳民的工程了。蜡祭在民间带有岁末纵酒狂欢的性质。《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记载子贡观看民间蜡祭的情景,回来对孔子汇报说“一国之人皆若狂”,孔子说:“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些话未必真的由孔子所说,但蜡日狂欢、减压的意义无疑是社会上的共识。

两节合一后,腊日成了剁手节

魏晋时期以后,腊日的狂欢节越来越热闹,还有了为新年采办年货的性质。晋裴秀《大蜡》诗曰:“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反袂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有这么多东西可以买买买,可见年终剁手节本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腊八已至,如何不辜负自己?剥一瓶浓浓的腊八蒜吧!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 编辑: 全逸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