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散文丨岁月路上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1-10 阅读次数: 5656

沭 水 之 东 (临 沭)、 沂 水 之 西 (临沂)、济水之南 (济南),是笔者人生和工作的三个重要驿站。其中先后三进省城工作,也算得上:“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济南,除了做事、赏泉、识人、交情,还有一项“重大”而特殊的发现:某炒货店的葵花瓜子特别特别好吃——籽粒饱满、火候适中、香甜脆爽,动手就不住手,动嘴就不停口。一位研究生同事概括得更“土”:“吃起来就停不下来。”就因为这好吃、上瘾的状态,有同事曾经半怀疑、半调侃:配料是否放了鸦片?

自从发现了这种好吃的瓜子,不仅逢年过节,平素每次从济南回去,我都要捎上两包带到老家。对此,起初父亲还唠叨别花冤枉钱,后来就默许了。这倒不是因为好吃,而是他知道,一包十块八块的,用不了多少钱,以我的经济状况,还是允许的。

父亲苦日子过惯了,一向节俭。平时喝点酒,不抽烟,爱嗑个葵花瓜子,如同抽烟般的嗜好。虽爱吃瓜子,但自己从未舍得花钱买过瓜子。他认为吃瓜子既不解渴,又不管饿的,纯粹是浪费。前些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我们买几包瓜子回去,相当于送了两条烟,权表“孝心”。若大鱼大肉地买回去,准遭一顿埋怨——他心疼我们口袋的钱。

父母年逾七旬,已近耄耋之年,依然在农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食其力的日子,没有要过我们兄弟姊妹一分赡养费(给也不要)。尽管十多年前我们就动员别再种地了,怕他们干活不惜力气,没病累出病来,得不偿失,可他们就是不听劝,耕耙、下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六七分菜园和三四亩粮田、花生田种得有来倒去、津津有味,摆弄得如同花园一般。产供一条龙,于是乎,老家便成了我们一大家子 17 口人的绿色蔬菜和有机农副产品专营基地和不收费的直供“商家”。

父亲整日劳作,虽有些弓腰驼背,但种这么多地,农闲时节还要领来脱水厂的大蒜、大葱,与母亲帮着去皮挣零花钱,说明二老身子骨还算硬朗。平时头疼脑热的,怕我们担心,从不告诉我们,我也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身体还算康健。我们兄妹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且不惹他们生气,在村里老少爷们面前能抬得起头,精气神还行。

故而,在我的内心深处,父母虽不年轻,但潜意识始终没觉得他们怎么老。节日,是岁月的标点。去年“腊八”前夕,我专门让同事开车绕路买回两包瓜子。带回家时,不想母亲若有所思地顺口说道:“大老远的,还得花钱,往后别买了,你父亲的牙快掉没了,见了干眼馋,吃瓜子只能咂味了;煎饼、烧饼、锅饼、猪肉、苹果、花生米这些较硬的东西,也咬不动、嚼不烂了。”

母亲有心无心的一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猛一颤抖:什么,父亲的牙都老得掉没了,是真的老了吗?

静下心来,细一寻思,自己整天忙忙乎乎觉得没长大,都有了第三代,已经是开始“奔六”的人了,父亲比我大 20 岁,能不老吗?

冬去冬又至,春走春又归。岁月,在悄悄侵蚀每个人的年华。记不清从哪里看到一句话:“请珍惜上有老的日子。”父母在,我们还有安魂入梦的“老家”;我们还“小”,永远不会老,还可以尽孝。但时光易老,亲情不待,孝敬父母的日子永远不会重来。请珍惜、珍重、珍爱每一份亲情、恩情乃至友情,岁月路上,不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追悔和遗憾。

岁月无痕。感念人生苦短,我心情有些沉重,离家时,一再叮嘱父亲别疼钱,春节前一定镶上牙——人生品不出“口味”的日子,生活还能过出“滋味”?

为了镶牙,去年春节前,我三番五次说服动员父亲,但“油盐不进”就是不镶。后来发动儿子、侄子、侄女轮番“轰炸”,依旧“岿然不动”——尽管只有两三千元的费用,不用我们的钱他自己省吃俭用也有储蓄。碰到这样倔强心疼钱而不心疼自己的父亲,谁也没有攻下这种“碉堡”的招数。

日月如梭,四季轮回;岁月似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今又“腊八”。一年过去了,我再未买回过这种好吃的瓜子,而是改变“战术”,时不时买回一只好咬易嚼的德州扒鸡或北京烤鸭……

作者:崔广勋

( 编辑: 在临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