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原的“老妈”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1-17 阅读次数: 14188

小原的“老妈”

2018年春天,9岁的小原才第一次叫“妈妈”。

此前,“妈妈”对她而言只是书本上的一个词语。见到小原之前,志愿者杨英华也不曾料到,这辈子会与眼前这个瘦小女孩连在一起,也会和她崭新的生活密不可分。

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原生活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爸爸患有精神疾病,妈妈生下她后离家出走,爷爷重病卧床。院里的鸡和鸭,是她童年仅有的“玩伴”。

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的志愿者杨英华第一次去小原家,说自己想帮助、照顾小原,讲了整整一个小时,小原却几乎没有说话。她躲在墙角,怯生生地望着这个陌生人。那天晚上,小原一直问奶奶这是不是真的。

第二次,杨英华一进家门,小原就迎面跑上去,却在靠近时突然后退。她攥紧袖口,上牙紧咬下嘴唇,过了许久才开口:“我该叫你老师、阿姨,还是妈妈呢?”

“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杨英华突然明白了小原上次为何“沉默”。

“我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我也有阿姨,但我没有妈妈,你能当我的……当我的……妈妈吗?”小原红着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把脖子缩了又缩,一双小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仿佛问这一个简单问题,就已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

“当然能啊,以后你想叫我什么就叫什么。”就这样,一个肯定的答复,“妈妈”在小原的生命里“上线”了。

从此,小原的班级群里多了一位叫“小原妈妈”的家长。家长会、过生日、和妈妈牵手逛公园、“我妈跟我说……”这些同龄孩子习以为常的小事,对小原来说,迟到了好多年后终于来了。

“我想让她知道,她是可爱的、值得被爱的。”当老师的杨英华坚信,爱能抚平孩子幼小心灵的创伤,也能填平孩子成长路上的坑洼。

为了欢迎家庭新成员小原的到来,杨英华上高中的女儿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和玩偶送给了小原,儿子则用零花钱买了一盒蛋挞,怕凉了,便捂在衣服里一路小跑回家,要送给小原姐姐“改善生活”。

这两年里,每个周末一家人都团聚。姐妹俩有时一起洗澡,对着沐浴露打出的泡泡许愿,聊青春期的小秘密;姐弟俩有时比赛打英语闯关游戏。

小原有了第一套笔墨,再也不用碾碎灶台里烧黑的木棍,或者拿刷墙的刷子沾泡水的黑渣,在捡来的纸壳上练字了。春节就要到了,杨英华准备了写春联的红纸,爱书法和绘画的小原,今年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

看到小原的变化,69岁的奶奶常常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她摘下自己种在平房顶上的菜,骑二十多里地送到杨英华家。她不会说那些华丽的词语,只能一个劲儿地说:“闺女,谢谢你。谢谢你,闺女。”

“我妈和婆婆走得早,现在我也有了一个妈。”杨英华说。

在杨英华的影响下,又有两位教师朋友加入了志愿者服务团。从2016年年底至今,在临沂市委、市政府多个部门的支持下,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已逐步发展了8000多名志愿者,100多家爱心企业也加入其中。他们走遍了全市9000多个村庄寻找无人关爱的孤贫儿童,目前基本实现了临沂市12个县区、156个镇街的孤贫儿童“一对一”帮扶全覆盖。

如今,经过志愿者几年帮扶,4000多名像小原一样的孤贫儿童逐步过上了好日子。“对孤贫儿童来说,物质帮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关爱,我们的志愿者就是要给他们父母一样的爱,家庭般的温暖。”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团长徐军说,缺少精神关爱的孤贫儿童,长大后很容易成为“问题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临沂市帮扶孤贫儿童的做法,目前已受到全国多地的关注。山东青岛、湖北襄阳等地相关部门多次前来考察调研,一些城市也已开始筹建孤贫儿童服务团。

“希望我们志愿者所做的这些点滴小事,能为孤贫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一点微薄力量。”徐军说,“我们长期的祈愿是‘天下无孤’,欢迎全国各地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孤贫儿童的伟大事业当中。”

这两年里,小原攒了一本相册。随便翻开一张,都是笑的模样,那弯弯的眼睛里,像有星星常驻。

不过,性格开朗了,小原又开始“暴露”顽皮的本性了,对杨英华的称呼也变了——不再怯生生的喊“妈妈”,而是“没正形”地改叫“老妈”了。

来源:新华社

( 编辑: 在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