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史诗——央视《国家记忆.红色沂蒙》观后感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2-21 阅读次数: 7769

巍巍蒙山是见证历史的丰碑,滔滔沂水是倾诉忠诚的灵魂。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震古烁今,摇魂荡魄。

今年2月初,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在《国家记忆》栏目中播出三集纪录片“红色沂蒙”,犹如一束光彩夺目的的报春花,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大家热议,好评如潮。

我作为一名从事党的宣传文化工作40多年的沂蒙老兵观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能不为之震撼,不能不与之共鸣,感觉荡气回肠,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这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孕育铸就沂蒙精神的英雄史诗。

这是一幅生动展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宏篇巨制。

这是一组新时代党建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强音。

系列纪录片《红色沂蒙》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既有情感的奔泻激荡,又有思想的感悟与升华,观后很有感染力和振撼力。通观整部纪录片,我感到有三个特点最为突出。

一是立意高远,主题厚重。作品题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纪录片的价值和生命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伟大沂 蒙精神的孕育,铸就和延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沧桑岁月的洗礼和锤炼,蕴含着穿越时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曾语重心长的讲:“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他强调指出,对沂蒙精神“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可见,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干群血肉相连、鱼水深情。应该说军民生死与共和党群鱼水情深,这就是沂蒙精神之根,也是沂蒙精神之魂。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新高度以新境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和现实课 题。

该纪录片以《红色沂蒙》为题,分“化解危局”“水乳交融”“铜墙铁壁”三集,打造了一个历史和理论有机结合,从历史节点着眼到理论逻辑的延展,做到了既独立成章又自成体系,实现了有机联系整体推进,步步入深,灵魂图像,新示恒言之效。

该系列片用很高的政治站位,把沂蒙精神上升到国家层面,围绕这个厚重的主体,多形式多角度的深刻阐述了沂蒙精神厚实的思想内涵,回答了:共产党把人民群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无私奉献;党和人民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让人观后,清风润无声,洗心灿欲飞。

该片在第一集“化解危局”中通过“刘少奇来山东””减租减息”等铁的事实,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在山东根据地,一切奇迹的发生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沂蒙精神的力量基点。为百姓谋幸福,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初心。”这段一语中的,不但点明了本片的主题,同时也更加突出了本片的主题。

二是重点突出,生动感人。要诠释沂蒙精神的真谛,就要突出革命史的重点。对于纪录片来说,不仅要真实可信,而且要形象丰满,生动感人,能使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启发。

流逝的岁月早已拂去战争的烟尘,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浴血奋战,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艰苦奋斗史永远也无法使 人忘却。

战争本乃雄性之舞台,电影《战争让女人走开》使“战争让女人走开”成为一句名言。

可当人们翻阅流火滴血的厚重历史时,却吃惊地发现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的妇女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巨大、斑驳且壮美的画卷,她们像蒙山一样巍峨雄伟,充溢着阳刚之气;她们像沂水一样,妩媚动人,洋溢着温柔之情。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有15.5万名妇女,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5万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员的行动,她们共救助伤病员1.9万人。

该片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生动的讲述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全家舍弃骨肉亲情保留烈士血脉;沂蒙红嫂用乳汁为正义战争淬火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和32位沂蒙女人用羸弱之躯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搭建“火线桥”,“沂蒙六姐妹"在两天内为解放军把5000斤粮食烙成煎饼,送到前线的故事等等。这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破家支前,无私奉献的故事都非常典型,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是都非常感人,可以动天地、泣鬼神,让人热泪盈眶,永远难忘。

他们让人们看到的是党心、民心,是人民群众的伟大,是人心的巨大力量。让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共产党胜利的秘诀藏在哪里。

这些重大事件和感人故事,如果不能提炼挖掘一种思想,不能给人以思想的振撼力,那么我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精湛,都不可能激荡人心,达到这么强的感召力和传播力。

三是抱朴守真,感染力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超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这部纪录片在艺术表现上有独到的研究,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识,该片充今运用档案资料,不但增强了权威性、真实性,增强了历史感和厚重感还增强电视画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达到感染力更强的效果。

艺术风格大巧不工, 返璞归真,用镜头语言纪实性还原历史,在内涵的把握上,情感质朴生动。特别是该片中“枪声就是命令!”一节,围绕抗日战争时期临沭县朱村战斗的发生,一些深层次的事实,在深入实地的反复采访中得以浮现和还原,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战斗发生的简单背景。而是生动感人的再现了抗战史上,沂蒙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浓彩篇章。

这个战斗的胜利及其意义,作为一个案例,它见证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赤胆忠诚的担当品格和沂蒙人民一心向党的朴素情怀,印证了军民同心同德,同仇敌忾才是战胜敌人的铜墙铁壁的逻辑和道理。

史诗是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完美结合。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经典之作和生动教材,其高超的创作水准,触动人心的艺术感觉,深入人心的浓厚情感和经久不衰的红色魅力,必将成为伟大沂蒙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史诗。

我想,一个国家,总是在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发展;一种精神,总是在血脉延续的历史传承中肩负起时代的力量;一部纪录片,也必将会伴随征程,激励着沂蒙儿女和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作者:高 明
(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 频道编辑: 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