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散文丨永不凋谢的牡丹花——沉痛追念鲁民同志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3-26 阅读次数: 21925

我市书画界德艺双馨的老大姐鲁民同志不幸于1月5日(己亥年 腊月十一)离世。噩耗传来,因失去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我久久沉 浸在悲伤之中。与李福崇同志、鲁民大姐多年交往的画面,历历在目。

李福崇同志于 1950 年任临沂 县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土改工作队队长,我的叔叔王言畅任临沂县中 心文化馆馆长,兼任土改工作队队 员,他们并肩战斗,圆满完成了土 改工作。李福崇同志、鲁老经常提 及此事,他们说王言畅工作认真, 热心于带着幻灯和曲艺队下乡搞宣传。

20 多年来 ,我与李福崇同志、鲁民同志在文化艺术活动中频繁交往,关系越来越密切。2009 年,李老与夫人鲁民同志,要我为 他们夫妇二人的《珠联璧合》诗词 选作主编。笔者不懂诗文歌赋,实 感力不从心,在编辑过程中承蒙中 华诗词学会会员、市诗词学会会长 冯文稿、副会长刘茂芳先生热情关注 和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 见,此书终于在2010年元月1日,在 李福崇同志、鲁民同志携手走过 60 年风雨相依钻石婚之日,作为礼物与 亲朋好友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鲁民同志性格开朗,豁达大度, 在工作之余不忘写生作画,在她的笔 下,金鸡红鲤、芦虾横蟹、清荷白 兰,无不灵动鲜活,生动传神,花团 锦簇,万紫千红。临沂日报社原总编 辑郑钦禹同志,题鲁民赠牡丹图:

国色天香应时开,

七秩鲁老着意栽。

魏紫姚黄春满目,

顿觉清芳扑面来。

楹联是中华文化国粹,是诗中之 诗。1998 年,李福崇同志创办市楹 联学会,他首任第一届会长,鲁民等 任副会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老 又开办了临沂书画函授大学,他任校 长,王黎、高振东、鲁民等任副校 长,并团结书画界知名人士,为临沂 地区培养了大批书画人才,对书圣故 里的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3月,市孝文化研究会成 立,笔者与同仁一起编辑 《中华孝 道》刊物。多年来,鲁老为孝文化研 究会画了大量的画作,自己却分文不 取。

2014 年初,为编辑出版由郑钦 禹、鲁民主编的 《李福崇纪念文 集》,鲁民委托我与著名作家王火先 生和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晓家 先生,为文集撰写纪念文章。因为王 火是我的一言师,王晓家是多年来的 老友,鲁民托我办,我自然从命。

李福崇同志很看重临沂一中的王 火校长,王校长是一位不为名不为 利、埋头写作的知名作家。李福崇同 志找王校长谈话说:“你善于写作, 决定调你来深入生活,会写出好作品 的。”就这样,王火校长来到了土改 剧组,土改剧组除李福崇任组长外, 还有数位原来的地区创作组成员:段 坤恩、朱孟明、仲朋、王慎斋、魏贤 胜及何伟等。经过三年多的学习文 件、开会讨论、深入生活,终于由王 火执笔写成了电影剧本 《平鹰坟》, 后来,由上影厂拍摄的电影 《平鹰 坟》放映了。

王晓家先生在回忆文章里称,李 福崇的人品与艺品,有口皆碑。而令 人欣喜的是,他与夫人鲁民,堪当伉 俪书画家盛誉。

钱勤来教授在文集序言中写道: 李福崇同志的书法艺术及鲁民的绘画 都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伉俪的 诗词、楹联也写得十分出色,他们的 书画远赴重洋在国外展出,为中国的 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福崇 在七律《沂蒙抒怀》中,言志抒情, 道出了他的晚年心声和自我写照。我 则撷取其中的“文抒锦绣诗言志,书 展雄奇字如人”两句收束本文,是为 序。

鲁民同志在己亥腊月安详平静地 走了。她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这株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王滨)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