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马颖霞:沂蒙女将再出征 荆楚大地展英姿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4-08 阅读次数: 10894

马颖霞,中共党员,主任医师,临沂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临沂市心内科知名专家,自新冠疫情突袭沂蒙大地,她昼夜坚守在抗疫一线指导医疗救治工作,甚至未能陪年近八旬的父母吃顿年夜饭。

在主持医务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她连续32天无休,忘我工作,在临沂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2月20日,她又请缨奔赴武汉,并担任山东省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医疗组长,核心专家组副组长。她既是“战地指挥官”,又是“抗疫战士”,在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连续接管了5个新冠隔离病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近300例。截至3月30日返回山东隔离前,马颖霞已足足72天未下火线。作为武汉抗疫战线的“沂蒙铁娘子”,她让江城人认识了这位可歌可敬的“战地铿锵玫瑰”。

马颖霞说这一路走来,有好多感概,有好多话想跟战友们说、跟亲人说,回首这非同寻常的72天,收获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深情和爱意。

从未见过 午夜的临沂城是如此寂静

  沂蒙女将 出征武汉

1月19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负压病房筹备启用,根据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马颖霞将医务部阵地也前移到了东医疗区,并迅速成立了医疗救治协调组、医疗救治培训组,电子病历组、会诊讨论组等八个工作小组,集结多学科高年资医师组成了第一医疗救治梯队,她未雨绸缪,还预见性得组建了重症梯队、ECOM梯队,只为全力以赴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工作。

对所有收治患者,马颖霞要求医疗梯队成员严格根据国家卫健委诊疗规范进行救治,对于重型患者她第一时间组织院内专家和省级专家进行会诊,除此之外,马颖霞还要每日往返于总院、东区发热门诊、留观病房之间进行巡查和工作督导,再从负压病房的正常运行到各医疗区急需手术病人管理……每一项工作都要抓实抓细,马颖霞还清楚地记得春节期间每天回家都接近深夜,特别是有一次午夜0点下班回家,寂静的临沂城,昏黄的路灯下,一路上竟没遇见一辆车,那是马颖霞自参加工作至今28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寂静,这种寂静刻骨铭心!家人对她的工作也是理解又心疼,在一次记者采访中,马颖霞丈夫打趣得说:“天天都是半夜出半夜回,接到电话就急着往单位跑,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干消防员的,年初一那天也忙是到深夜,都耽误人家“耗子娶媳妇”了。”

回想疫情期间在临沂32天的医疗救治工作,马颖霞说:“真是每天中午吃盒饭的时间也在谈工作,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流程制度,形成了科学的救治方案和会诊讨论机制,这为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医疗组出征武汉打足了底气。”

疫情就是命令 江城一线书华章

马颖霞在驻地亲自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护及防护用品使用培训。

在出征武汉当日,正在读研二的女儿前来送行,这个寒假对女儿来说有些特别,妈妈在家中的身影太少了,她却说:“我也是学医的,对于妈妈的决定我非常理解,我只盼疫情早日结束,妈妈早日归来。”然后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家人的理解是马颖霞前进的动力。

在武汉驻地培训阶段,马颖霞亲自对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院感防护及防护用品穿戴演练等专项培训,确保医疗救治人员掌握最新诊疗方案,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她还特地协调借调了武汉三院感控、救治方案、病区管理的各类应知应会工作手册,供队员借鉴学习,她告诉队员说:“我们来自40余家不同的医疗单位,但支援工作要从三院的实际出发,要多学习适应,相互取长补短。”在工作理念上,马颖霞充分发挥“联合医务部”的协调机制,更好得实现多部门统筹,有序推进援助工作有序进行。

马颖霞在武汉三院中西医并重精准施治。

在工作初期的磨合阶段,马颖霞会在每天早上固定时间主持召开武汉三院托管病区科主任联席会议,重点部署重症患者救治质量、院感防控、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电子病历系统及后勤保障等工作,研究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了医务人员的同质化管理。磨合阶段过后,马颖霞每天下午16时,还要主持召开病例讨论沟通会,通报各病区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工作量、危重病人情况,并收集各病区开展医疗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争取第一时间给予解决。针对部分疑难危重病人,医疗队还成立了核心专家会诊组,主要由感染、重症、呼吸、心内、中医、肾内、消化、护理等专业人员组成,随时为重症患者制定救治方案。通过这些工作,使得医疗队队员与武汉三院的医护人员快速融合,医疗救治工作迅速走上正规轨道。

在具体救治工作中,她深入临床一线,带领40名医生紧跟指南标准,在治疗方案上她主推中西医并重精准施治,重视联合多学科病例讨论与远程会诊,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全力救治危重患者。在武汉三院一个多月的收治的近300例患者中,危重病人占到60余例,治愈出院240余例,先后托管的五个病区均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经治患者零死亡,诊疗过程零投诉”的预期目标。

鲁鄂一家亲,病房里来了一位马专家

马颖霞在特殊病例远程会诊专家组讨论,内科医师要练就一双鹰的眼睛。

医生们说她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善于发现,明察秋毫;病人们说她有一颗感同身受的心,在她那里总能找到安慰和信心。在武汉三院光谷院区一次大查房历时接近2个小时,马颖霞在层层防护下要对51个病人的依次查房,工作强度是平时普通病房的数倍,即使年轻医生,也会觉得疲惫不堪。马主任对每个病人耐心询问病情,认真查体,因病施治,对每一个经手患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为每个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马颖霞跟患者细致沟通,用心服务。

医生给病人作科普,权威性高,马颖霞会结合患者的CT、血检报告把病情分析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只要她走近患者身旁,患者的情绪就放松了,语音提高了,眼神变闪亮了。每当患者看到她的身影就会说:“太好了,山东的马专家又来看我了!”

马颖霞对医疗团队说:“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很多病人隔离在医院会面临着家庭的变故、社会角色的冲突,出现了孤独、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大家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加强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患者当朋友,用心记住病人,这是她与武汉三院病区医疗团队达成的共识,多关怀,多倾听,共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在武汉三院里被传为佳话。

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晨间医疗护理大查房。

光谷院区14楼病区一位独自住院的96岁高龄老奶奶,时常因为想家而落泪,马颖霞查房时会耐心给老人家解释病情,详细介绍每一种药物的作用和服用注意事项,并且告诉老人家“您放心,我们就是您的亲人,我们一定照顾好您”,老人家也把马颖霞当成最亲的人;“二进舱”的小李姑娘核酸阴性后再次出现了发热、核酸复查阳性很是焦虑,王立坤主任给她详细介绍具体阶段和预后,让小李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张大爷住院40多天了,处于肺纤维化期,病情随时有加重风险,邱国正医生及时远程连线山东省中医专家,加强中药治疗,4天后血氧饱和度由88%升至98%,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大力称赞;平时喜欢踢足球的周先生,由于轻微活动后仍有胸闷、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变得悲观消极,朱运锋医生在给予中西医结合、雾化吸入之外,加用“话疗”并定下武汉临沂的“足球之约”,让周先生重拾勇气。74岁的白阿姨出现肛周脓肿,刘宪军给予在局部麻醉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坚持每天换药,迅速减轻了患者的发热和肛门处疼痛,患者病情很快恢复,热情地邀请山东医疗队到她家做客。

这些例子只是鲁鄂一家亲的冰山一角,每一件都凝聚着马颖霞与她的医疗团队的心血……

与爱同行,总有一些温暖不期而遇

一位独居老年患者出院前给马颖霞留下的一封感谢信。

3月14日又有一批患者康复出院,需要回到社区进行隔离,马颖霞亲自迎送并赠送慰问信和中成药物,一旁等候迎接的出租车师傅听见马颖霞在与患者互动中如此亲切温暖,而且熟悉喊出一位患者的名字,根据每个人的基础病做出的出院指导如此细致入微,司机非常感动,他说我要为那么山东医疗队点赞,并且非要和“马专家”握手,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握手本是不提倡的,看到司机师傅的满心盛情,马颖霞紧紧地与这位师傅将手握在了一起。这是60多天来第一次也是最深沉的一次握手,马颖霞又赶紧取出酒精喷剂为司机师傅进行手卫生消毒,这一刻暖流在在场的每一位医患心间涌动。

马颖霞接受采访。

马颖霞的父亲已经是76岁高龄了,作为一名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马颖霞说父亲给她树立最好的榜样是:“要带着感情去工作”,这一点马颖霞特别像自己的父亲。老爷子从2013年至今经历了两次大手术,马颖霞心里最牵挂的就是父亲,每当忙里偷闲跟父亲报一句平安,父亲怕影响她工作都是短短的一句“你忙你的就是了,不用担心我”就挂了电话。有一次记者采访马颖霞的战地心愿时,马颖霞说:“我只愿疫情早日结束,回家陪老爹喝二两小酒,补顿团圆饭。”令马颖霞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父亲打来电话,说收到了一箱从武汉寄来的黄鹤楼酒,等马颖霞回家陪他小酌一杯。这一刻一种被关怀到的温暖,让马颖霞忍不住再次落泪。

你是逆行中的最美巾帼战士,用最执着的坚守,最无悔的信念,演绎着感人的故事和美丽的瞬间,70余天的坚守,是责任,是使命,更是一种人间大爱。愿美好的四月春和景明,山河无恙,愿您和所有援鄂卫士在鞍马劳顿过后可以平安喜乐,所您所愿。

临报融媒记者 汲长良 孔令华 通讯员 于友祥 杨慧慧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