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寻迹 | 人文景观胜地——圣水坊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4-28 阅读次数: 25277

圣水坊位于沂水县黄山铺镇驻地西北五公里处,兖石公路以北,从南向北望,无从觉察此山的妙处,待沿路北行,转过山脚,才会发现这里的与众不同。若把名山大川比作大家闺秀的话,那么,圣水坊堪称小家碧玉了。这方静处一隅的山水,虽无华山之险、雁荡之奇。但也颇有几分黄山之秀、峨眉之幽,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天下宾朋。

1、“三奇”美景享誉八方

圣水坊的山并不高大,其坐北朝南,呈半圆形,与莒县的浮来山形似。因这里曾是国有林场,满山的树木得以保护,山上山下奇松叠翠,万木争荣郁郁葱葱,如同一块硕大的翡翠。

紧挨着山脚下的向阳山坡上,散居着近二百户人家,村因山而名,亦称“圣水坊”,瓦屋草房高低错落,花坛甬路曲径通幽,鸡犬相闻炊烟氤氲,一派至真至纯的田园气息。

环圣水坊以西、以北、以东的这些山峰,均植被完好,树木葱茏,苍翠欲滴。北面,是连绵起伏的养老山,俨然是黄山铺镇的天然屏障;西北一公里,是大小对称的两座山崮,系沂蒙72崮中著名的“双崮”,双崮垂直如斧劈刀削,造型远望去,似一柄摆放的大如意。双崮下是一座碧波如镜的圣水湖;圣水坊南去一公里,是发源于崔家峪镇闾公山麓的清源河,清源河流到此处,又北合圣水坊之水,水量丰沛,依依东流。这一片奇山秀水,堪作黄山铺镇的一颗明珠。

圣水坊以“山奇”、“树奇”、“水奇”闻名遐迩。

围成半圆的山体、造型奇特的双崮、苍松掩映的养老山,是为“山奇”;而“树奇”则是指山间圣水祠内的千年银杏树,这棵银杏树高33米,直径2.25米,遮荫一亩有余,虽经千年风雨,依旧枝叶繁茂、生机勃勃。1997年11月,国际知名园艺家荷兰人韦列特应邀访华时来到沂水,曾以仪器等现代科学方法勘测后认为,该银杏树的树龄达1300余年。他还进一步确定,这棵树系人工栽植,而非自然生长。由此上溯一千三百年,正是唐代中叶,这表明在那个时候,圣水坊这一带已经有了人家。

更为奇特的是,围绕这棵千年银杏树的东、南、北三个方向,相距二三十米处,均匀排列着8棵银杏树,粗者过抱,9棵银杏树一大八小,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当地人称此景观为“九仙落圣水”。

除了银杏树,圣水坊山间还有许多稀有树种,如山榆、黄连等,造型各异的针叶松如盖、如伞,千姿百态、皆可入画。七十多年前,圣水坊山上的树木较之今天更为茂盛,满山都是合抱粗的汉柏,古柏森森、遮天蔽日,可惜的是,让驻扎在沂水城的日本鬼子伐掉修了沂河木桥。

圣水坊的“水奇”是指千年银杏树西侧悬崖下的“圣水龙宫”,“圣水坊”或因之得名。一泓清泉从石崖下涌出,粗如碗口,潺潺有声,即便大旱之年,泉水也势头不减。水质甘冽,清凉爽口,逢了夏秋,状若喷泉,飞珠溅玉,喧声大作,流出崖下,绕过山脚后汇入清源河。

圣水龙宫的上面建有一座龙王庙,里面供着东海龙王的塑像。相传东海龙王常来沂蒙72崮游玩,有次龙王从双崮下来在圣水坊歇息,见这里虽环境清幽,但缺少泉水,就随手一挥,留下了这股清泉,使这座山添了灵性。山下的百姓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记着龙王的好处,就在圣水龙宫上面建庙纪念,早晚供奉香火。

圣水坊的“水奇”名副其实,山上山下,小溪随处可见,流水淙淙,似有韵律。西去几百米,是碧波荡漾的圣水湖,几十亩的水面,山峰倒映、水鸟翔集,鹅鸭嬉戏、甚为有趣。圣水坊东去数百米,还有一眼颇有名气的“皇姑泉”,泉水从地下冒出,日夜不停。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村民在“皇姑泉”附近百十米处开山采石,发现一条天然的石缝,扔进去小石头后能听到水的响声,村民即用长长的地瓜秧拴上錾头,沉到石缝里试验,结果发现地下五米深处有水,且水深不可测。这表明,此处下面是一大片地下水。

“皇姑泉”自地下汩汩涌出,夏天冰凉刺骨,冬天略有温热,用其煮水沏茶,味道醇正,伴随着这泓泉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2、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圣水坊文化底蕴丰厚,这里有建于明代天启二年的观音祠,有重修于清康熙年间的三元洞府。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圣水祠院内的文昌阁大殿前,还有颇具规模的碑林,集中了历朝历代关于圣水祠的百余通石碑。据圣水坊村民回忆,这些石碑当中,有官府官员的题字题词,有文人墨客的诗词文赋,有重修庙宇的纪事文字,可惜当时无人关心这些。日本鬼子侵占沂水城后,为修建沂河木桥,不但将满山的松柏伐掉,还将文昌阁殿前的这些石碑运走,当作石料,用于木桥两侧的地基。从现存的唯一一通石碑上的文字可知,圣水坊以前建有龙王庙、三元洞府、文昌阁、观音祠等建筑,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历经岁月变迁,以上这些建筑仅剩下三元洞府和观音祠了。

三元洞府坐落于古银杏树与圣水龙宫中间,为康熙十七年重修。三间正房,全部用石头砌成。两扇窗户系巨石凿就,屋顶呈拱型,由44块石板组成。整座建筑无一点木材,建工精细,巧夺天工,浑然一体,遂又有“无梁殿”之称。

毗邻“三元洞府”的观音祠体量很小,高约1.5米,长2米多,由上下、前后、左右6块巨石合扣而成。西边的石壁上刻有文字,记述了建造的背景和过程。2005年5月,著名的文物史学专家、原临沂市政协副主席刘家骥同志专程来到圣水坊,对上面的碑文进行了拓片,通过拓片来辨识碑文。这座小小的观音祠,看上去很不起眼,却历经400年的岁月风雨,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变迁,是圣水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明末清初,沂水、蒙阴一带归莒州管辖,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莒州知州张文范曾数次来圣水坊,并亲自主持重修了三元殿和龙王庙,这块“重修圣水坊记”记事碑至今仍珍藏在龙兴寺内。从碑文看得出,当时的圣水坊已在沂水一带小有名气,是处祈雨很灵验的地方,张文范曾亲自带领官员在此祈雨,并如愿以偿,此后这里就成为官方祈雨祭祀的处所。

因为离县城较近,圣水坊也成为文人墨客赏景怡情的好去处。明代成化年间沂水进士、著名诗人杨光溥,致仕后曾两次游览圣水坊,面对这清幽的一山美景,先后写下了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这两首诗收在其孙杨东野(明万历中进士、曾出任陕西省布政使参议、河南道监察御史)为之整理的《沂川文集里》,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游圣水坊》路入仙源万虑轻,无边佳景足怡情。峰头树带烟霞色,洞口泉流日夜声。隔浦泥融闻燕语,傍林松响觉风生。因来疑问前村酒,元晏先生倒履迎。

二、《重游圣水坊》仙境无人久寂寥,从来山色解相招。烟霞笼树春还在,苍草熏人酒易消。洞口寒泉飞作雨,水边仆柳卧成桥。担头正苦诗囊重,却被东风也上挑。 这两首诗歌佳句,文采风流,为圣水坊增添了瑰丽的文化色彩,与这山相得益彰。可惜,随着这些珍贵文物的消失,今天我们已无从得知,到底有哪些文人来过圣水坊,写下了多少诗词歌赋。

作者:刘振良

( 编辑: 全逸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