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军营的日子|身残志坚 造福乡亲 退役军人任彬的报国梦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9-01 阅读次数: 6080

“离开军营对我来说,只是换一种方式报效祖国。”8月31日,郯城县马头镇桑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979年12月,任彬出生在桑庄村。生性活泼的他,从小就对红色故事有着浓厚兴趣。董存瑞、黄继光、雷锋……一个个英模人物,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的“火种”:参军报国、保家卫民。1998年,他投身军营。在部队,他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先后担任班长、代理排长。然而一次意外受伤,使得他不得离开军营。

“2002年一次打靶演习中,我摔伤了膝盖,半月板粉碎性骨折,不适合继续服役了。”任彬说,2003年退役后,为减轻国家负担,他自谋职业,在北京一家外企从事销售工作。为开拓市场,他全年无休,凭借在部队养成的正直守信、雷厉风行的作风,赢得众多客户认可,业绩节节攀升。

2005年冬,任彬乘长途汽车从佳木斯赶往哈尔滨。高速路上,车辆突然抛锚。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车外大雪纷飞,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救援车短时间内无法到达。一时间,车上30余名乘客焦躁不安。

任彬没有慌乱,他第一个站出来安抚大家,组织年轻人把厚衣物借给老人保暖,找出玩具哄孩子开心,和另外两名退役军人一起给大家讲部队的故事,车内的气氛终于安定下来。救援车到来时,所有乘客毫发无损。一位80多岁的老人紧紧握着任彬的手,激动地说:“看到子弟兵这么有正义感,这么爱人民,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和高兴!”

常年东奔西走,类似的事件任彬已经遇到过多次。但更触动他的,其实是大江南北的新农村建设。

“眼看别的地方都越来越好,但是老家一年一年不见改观,心里着急,觉得应该为家乡做点事。”拿定主意之后,任彬不顾全家人的不理解,于2013年7月返回桑庄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并于2014年12月当选为书记。

村里河滩地居多,任彬请专家做研究后,号召村民种植桃树。为解除村民后顾之忧,他联系收购商提前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桃树种植在村里迅速发展起来。任彬趁热打铁,组建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观光采摘。现在的桑庄村,道路顺、风光好、排水畅,家家都通了自来水,村民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村集体年收入80多万元。村民都乐滋滋地说:“村里越变越好,连媳妇都好找了!”2016年起,村里年年举办桃花节,每年都有数万人次前来游玩。

桑庄村地处京沪高速出口,疫情期间成了防控要塞,光卡点就设了4个。大年初一起,任彬就组织村干部、党员成立防控志愿服务队,连续100多天,24小时轮流坚守在卡点,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测温、消毒,排查外地返乡人员,每人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连衣服都来不及换洗,用任彬的话说,像是“生了锈”。

村外卡点要守好,村内也不能放松。任彬发动村里的12名退役军人成立巡逻队,每天早6点就集合,在村里巡逻。大家统一着装,一边巡逻一边开展防控宣传,直到晚上8点多才收队。看到他们这么卖力,村民们感动不已,每天都有人给卡点、巡逻队送水送饭。

“保家卫国是每个军人的至高理想。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把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就一定实现自身价值。”寥寥数语,道尽了一名沂蒙子弟兵的家国情怀。

临报融媒记者 石明兴 通讯员 李继韬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