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变身致富良田 沂水磨峪村阔步走上绿色发展小康路

在临沂客户端 2020-10-25 阅读次数: 9891

金秋时节,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磨峪村党支部书记杨德敬,蹲在凤凰山下一处恒温大棚饲养池边,小心翼翼查看饲养池里白星花金龟幼虫的长势。“这里养殖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主要以腐熟的小麦、玉米秸秆为食,虫体含高蛋白,虫粪砂是良好的有机肥。”杨德敬说,每1吨重量的幼虫可以取食分解13吨秸秆,并可以产生7吨虫粪砂,以崔家峪镇每年生小麦秸秆约2000吨来算,其转化的白星花金龟幼虫和虫粪砂仅此一项就能够实现240万元的销售额。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环保

据了解,在沂水县崔家峪镇磨峪村,每到收割季节,农户即可将麦秆统一拉到指定位置,由养虫企业集中帮助农户免费小麦脱粒,秸秆回收用于养虫,制作有机肥。原来一文不值、无处安放的秸秆每亩可为农户节省机械打麦费80元。

据杨德敬介绍,今年,已收集附近7个村3500亩的秸秆,帮助农户节省机械脱粒费28万元左右。 很难想象,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多年来,磨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村内环境也是“脏乱差”,全村生产道路80%以上为土路,村民增收困难。2007年,县级招商项目临沂润地矿业落地磨峪村,2016年润地矿业废弃,拖欠了村民4年的土地承包费,留下了330万元的债务。

脱贫攻坚得靠“头雁”领

2017年,时任润地矿业技术人员的杨德敬,接手了330万元债务和40余万元债权的润地矿业。一年后,他当选为磨峪村支部书记,一边通过自主研发液压轮式智能钻机实现产业改造升级,一边着手开始为村里修路、通渠、架高压线,全面清查核实完成村里债权债务。

磨峪村是远近闻名的凿刻石磨的专业村。一方面,崔家峪镇党委政府投入扶贫资金90万元新建钢结构扶贫大棚,引进石磨现代化加工生产线三条,预计年产值35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余人;另一方面,杨德敬和磨峪村村委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将老矿区改造建设,开发了集观光、旅游、农产品生态种植养殖于一体的凤凰山生态园区,不但恢复矿区耕地原貌,还矿区面貌焕然一新。

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磨峪村创新提出磁卡刷卡式灌溉系统,2020年“第一书记”带来资金104万元,以“地在哪里,路到哪里,水到哪里”为目标,将1980年一口直径为158mm的水井扩孔到直径245mm,成功安装70m³/时的水泵,铺设管道12公里,覆盖1000余亩耕地。目前,该村引导当地农民参股入股,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组织形式,构建产、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村民腰包逐渐鼓起来。

同时,崔家峪镇党委政府充分征求各村意见,决定建设磨峪村扶贫车间。该项目选址在原矿产品加工企业闲置场所,项目总占地55.7亩,分2期建设,一期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53.76万元,其中济临扶贫协作资金352.36万元,建设扶贫车间2个,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发展任重道远,小康路上一个不落。“我们将立足目前产业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让磨峪村在‘生态立农、品牌促农、旅游活农、文化塑农’的绿色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杨德敬说。

临报融媒记者 化强 孙运河 通讯员 田宝宗 孙希超

                           

( 编辑: 全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