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 打造“才貌双全”的新农村

在临沂客户端 2021-03-23 阅读次数: 5360

“叮铃铃”,哈啰电车骑行小分队又出发了,在兰山区汪沟镇公交一号环线的路上,小分队队员与村民热情地打个招呼,时不时地停下来,与村民唠会嗑。平坦宽阔整洁的大马路、两边刚冒出新芽的绿植,温暖的春风阵阵拂来,伴随着村民们交谈的话语,一切显得既平静又和谐。

  民生难事一一解决

  汪沟镇换了个模样

2019年7月,由临沂市工信局、临沂市残联、临沂市税务局和兰山团区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乡村振兴服务二队进驻兰山区汪沟镇,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服务期。如今,两年的服务期接近尾声,队员们一如往常地推进工作,他们希望这两年时间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刚来兰山区汪沟镇的队员们,对乡村振兴工作充满着未知,“队员们心里非常忐忑,害怕自己做不好乡村振兴的工作,甚至有的队员有抵触的心理。”副队长颜士斌说,二队的10个人来自不同的单位,互相之间不熟悉,平均年龄40多岁,在性格、相处、思考等方面上存在着差异。“况且乡村振兴工作对我们来说更是陌生的。”

进村伊始,摆在队员们面前的“六件难事”,就让他们头大。第一件难事是石牛栏村漏水的办公室;第二件难事是李家寨村没有完工的“户户通”;第三件难事是许家寨村的街道破损、雨季积水和排水不畅;第四件难事是颜家庄村部分塌陷的朱龙河塘坝泄洪渠,盘活无门的扶贫大棚;第五件难事是冯家庄60万元的村集体负债;第六件难事是片区人均占地不足5分,土壤薄、肥力弱、保水差、亩产低。实际远不止这六件难事,还有年久失修的公交线路坑坑洼洼、村民们的不信任、壮劳力不断从农村流失……

面对一系列的难题,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炎热的夏日,队员们挨家挨户地调查情况,田间道路、村庄小道总是会出现他们的身影。4万字的调研报告,是他们跑出来的。队员们学习再学习,还邀请了同济大学的专家做了片区整体的规划设计,确立了“两片两路一河五中心”的总体规划。

一年半多的时间,公交一号环线开通,方便了汪沟镇许家寨、李家寨、石牛栏、颜家庄和冯家庄5村村民出行,配套完成了路边的绿化。改造提升颜家庄水库水系,清淤修缮水库岸堤渠道,整治下游汪塘,绿化水渠两侧的河道……现在的颜家庄变成“一河清水两岸柳,三桥通达四季春”的模样。许家寨的文化广场,让广场舞大妈有了更好的乡村大舞台;篮球场丰富了村民的体育生活……这一个个的项目实施完成,让整个汪沟镇从里到外变了个模样,这也是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累计协调政策资金2400多万元,确立30多个项目完成的成果。

  全体队员不遗余力

  为村民办好事实事

“产业兴,则乡村兴”。推进产业振兴,兰山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以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获益为目标,积极探索片区产业特色发展路径。为村集体种下榛子树,用这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燃起村民致富的心;通过套种蜜薯和花生,保证集体年均10万元总收益。服务二队的队员深入田地,帮助农民们秋收,看着肥硕的蜜薯,队员们非常欣慰,双手磨出了泡、汗湿透了背,他们一刻也没停歇。“丰收总是开心的,这点辛苦是值得的。”队员王绪洋说,服务二队不仅帮助村民们收成,还帮助村民售卖,发动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建立微信服务群,用自己的车配送。王绪洋在齐鲁园广场摆摊售卖红薯和花生,每天都忙到晚上10点左右。队员们的亲力亲为,不辞辛苦,让村民们的信任一步步加深。

“不仅要改善村民的经济条件,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不能忽略。”他们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乡村休闲体育自由赛、文化下乡、科技宣传教育和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

队员谷峰把自己家的投影器材拿到村子里为村民放电影,丰富村民们的生活。“刚开始放的是喜剧片,村里有一些老人看不明白。后面我们根据情况进行了调整,会放一些农村题材的片子,还有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谷峰告诉记者,村民比较喜欢这类型的电影,每次放映完,都会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放。

春节前夕,村民们还给服务二队的队员送来了水饺,用朴实的行动表达他们的感谢和感激之情;有的村民送来自己炸的藕盒,怕队员们不收,悄悄地放在了办公室门口;这一点点一滴滴,都是服务二队与村民们的情谊所在。

“我们是非常团结的队伍,不分彼此,只要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副队长颜士斌说,短短一年半多的时间,他们10个人通过乡村振兴这份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了并肩作战的工作伙伴,也是生活中互相帮助的朋友,“在这个队伍里,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队员王绪洋告诉记者,身边的人都觉得自己变了,变得更好了。

“这期间的生活工作,感觉一天都没有虚度,有一份责任感驱使着自己前行,只要真心实意地为村民服务,哪怕一点点,得到的满足感是无限的。”队员孙晓蕾说,在这个团队里,大家有一股韧劲儿,拧成一股绳,没什么能难倒他们。

□临报融媒见习记者梅香玉

( 编辑: 张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