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致敬榜样|赵祥卿:“愚公”移村宜居梦

临报融媒 2021-07-23 阅读次数: 7264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对厉家寨整山治水作出的批示。在这片从不缺乏创新的沃土上,时隔半个多世纪,一位位敢为人先的“新愚公”不断涌现,莒南县朱芦镇气脉山社区(以前叫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2年退伍后,赵祥卿到了胜利油田工作,月工资700元,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每次回乡探亲,老党员都会找他聊天。“他们都希望我能回村,把村子变变样!”

那时的辛庄村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情复杂、人心涣散、村集体负债累累,党支部书记的工资一个月只有100元钱。尽管家人极力反对,赵祥卿还是毅然回到村里,2004年3月担任了辛庄村党支部书记。

辛庄村由三个环山自然村组成,村与村之间有较长的距离。地形一面高一面低,山洪冲刷出一条两米深的水沟,每次大雨过后都无法通行。看到群众无助地站在水沟旁,赵祥卿决定架一座桥!村里没有钱,赵祥卿就地取材,用村里废弃的渠道、桥梁和破屋拆除的废料作为石料,动员群众义务出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用7天时间就建好了桥。“这是一座连心桥。从那以后,三个自然村异常团结,班子的凝聚力也更强大。”赵祥卿说。趁热打铁,他接着四处筹资和发动群众,又建成了六纵四横的道路,修建了排水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路和桥的问题解决了,赵祥卿又把心思放到致富问题上,组织群众代表外出考察项目。回到村里,便撑起大棚种起蔬菜,还栽上花卉苗木,引进开心果、油根子、红枫、核桃等10多个品种,发展苗木300亩、丰产林300亩。

群众富了,赵祥卿大胆构想起了建设新社区及举村搬迁。“我们村在山脚,下雨天倒灌进户是常有的事儿,而且山高地薄,如果不搬迁,几乎没有出路。”赵祥卿说。

2008年,他们开始做动员工作,但群众仍存在种种顾虑,比如土地问题、就业问题、房屋补贴、社区规划、楼房分配等,都是关注的焦点。凭着多年来树立起的威信,短短三天,签约率就超过了99%。“我们‘指山卖磨’一样给群众看一片空地,没想到签约率这么高。”赵祥卿自豪地说。

有了民意的支持,项目进展异常顺利,第二年春节,老百姓开始搬迁上楼。到2014年底,辛庄村改名气脉山社区,整村搬迁入住,成为周边跳出大山住进新城的第一村。

住进楼房,种地不方便怎么办?赵祥卿抢在群众之前想到对策——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种植。“不种地喝西北风啊?”群众最担心的是找不到活干。赵祥卿最懂群众的心思,他和村“两委”干部揣着群众的信息表,挨家企业、学校、宾馆等“推销”村里的劳动力。让不想种地的到周边的企业上班,让年龄稍大的男劳力在村里划定的三个石材加工区干些简单的石料加工,就地解决就业。为激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还对自主创业的群众每天发放20元经营补贴。在临港,几乎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活跃着辛庄人打拼致富的身影。“我们对全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就业率达到100%!”赵祥卿骄傲地说。

如今,气脉山社区人人挣工资、户户无闲人,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比搬迁前翻了一番,实现了整体脱贫,真正圆了宜居宜业梦。因为表现突出,赵祥卿也荣获“沂蒙乡村之星”、“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等称号,2020年还被授予“沂蒙优秀兵支书”。“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群众的满意,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赵祥卿如是说。

临报融媒记者 梁作金 通讯员 宋千德 赵丽

( 编辑: 王玉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