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响应|老兵调解员王超的“老兵新传”

临报融媒 2021-11-02 阅读次数: 4344

老兵调解员王超的“老兵新传”

□临报融媒记者 孙锐 通讯员 吕永国 伏广鹏 吴永红

“老班,如果你当时确实没有领取青苗补偿款,村委会查明情况后,11月10号之前一定把459元青苗款支付给你!”

10月27日晚上8点,临沭县郑山街道前东村村委会办公室里,“老兵调解员”王超经过3次调解,成功化解了他接手的第138起纠纷。

王超今年55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火线入党,趴过“猫耳洞”,在战斗中英勇负伤,荣立二等功一次。退伍回到家乡临沭县后,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选择了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成为郑山街道“老兵品牌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一员。尤其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他铺下身子为民办事,演绎出心系群众的“老兵新传”。

“我这个老兵,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是一个‘新兵’。能为群众多办些实事好事,是一名党员光荣的使命。虽然平时调解的都是一些小事,看似琐细不起眼,可对群众来说却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王超说。

今年7月19日,台风“烟花”来袭,临沭暴雨倾盆。罗屯村村民孟某华与孟某顺等人,因下水道堵塞发生纠纷。王超赶到现场后,发现孟某顺和邻居家的院子积水已经没过脚脖。

风急雨骤,剑拔弩张。

“我建起院墙都6年了,从来没有妨碍排水。今年雨水大,这事怨不得我。”孟某华一脸无辜。

“下水道就在我屋后。我往里放了一层石头,就是为了防止把我屋后的土冲走了。”孟某顺辩解道。

王超心想,不管谁对谁错,先把下水道疏通了再说。他把雨伞扔在一边,跳进齐腰深的堵水处,把一块块碎石往外搬。王超默默地干活,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经过一番努力,下水道疏通了,村民院落中的积水也慢慢消退了。

此时,几户村民被感动了。很快,他们达成协议,孟某顺承诺不再往下水道里垫石头,孟某华则自行拆除部分墙体,共同恢复下水道排水功能。纠纷迎刃而解。

在郑山街道“老兵调解工作室”,一本本调解卷宗真实还原了王超的日常工作。“做好调解工作我有绝招,那就是耐心、细心。认真倾听群众诉求,抓住当事人的心理,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让当事人宣泄出心里的不满和怨气,引导他们依法维权。”王超颇有心得。

6月22日7点半,王超来到刘河崖村,调解王某英反映村委会给她家断电一事。

时值炎夏,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火。王某英年届八十,她说村里棚改,老房拆了没地方住,只好在村委会院里搭了两间活动板房暂时居住,可没过几天村里就给她断了电。“这么热的天给俺断电,让我怎么过日子?”

王超耐心听完她的诉说,又向村党支部书记刘龙利了解情况。原来,王某英反映之事确实存在,但是她私自在集体办公地点搭建板房,于情不合,于法无据。村委会多次让其搬走未果,断电纯属无奈之举。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王超一时也拿不出主意,只好约定次日再议。

在回家的路上,王超琢磨要解决这事儿,不能纠结在板房搬不搬、供不供电上,首要的是应该把老人的生活问题解决好。想到这里,王超心里有了谱。

第二天下午4点多,王超把王某英老人的四个儿女都叫到了村委会,和村干部一起商量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

经过协商,王某英一家达成赡养协议:两个儿子把老人接回家中居住,一家照看一个月,两个闺女随时探望孝敬老人。如果老人身体不适,突发病症,所花医疗费用四个儿女共同承担。至于活动板房,确是违法建设,由老人的两个儿子负责拆除。

郑山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吴永红介绍说,像王超这样的“老兵调解员”共有3名。作为从军营里走出的优秀人才,他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人民调解工作做细做实,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 频道编辑: 孙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