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第一书记”|汤头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第一书记”: 一花一产业 一业兴一片

临报融媒 2022-05-06 阅读次数: 11312

【编者按】

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全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河东“第一书记”锚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心工作任务,驻村后迅速转换角色,以村为家,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急群众之所需、想群众之所想,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先,将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难事、琐事全都办得有声有色。他们体察农村社情民意,体味群众冷暖疾苦,用实际行动打开群众的“心门”;他们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乡村振兴模式逐渐收到成效;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接了地气、聚了民气、长了才气、壮了底气,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的“双提升”;他们和乡村一起,上演着自我提升与蜕变的“双丰收”。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河东“第一书记”系列报道,陆续刊发他们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品质河东中的创业模式和风采。

走进河东区汤头街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座座光伏大棚伫立田间。大棚外,40余亩西红花已成苗;大棚内,30余种鲜切玫瑰绽放娇艳的花朵,正值采摘期。“第一书记帮我们联系了企业,在光伏大棚里种玫瑰。我们在家门口的棚内打工,每天都有近百元的收入。”在棚内忙碌的沟南村村民袁晓华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入驻片区以来,给各村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

片区地处汤头街道中部,其中省级重点项目中节能(临沂)光伏农业科技园位于片区内,该项目是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农光互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5000亩,建设发电规模为100兆瓦。项目流转村民土地800亩,以每亩每年1320元的价格向村民支付流转费,保障村民的土地收益。

来自市发改委和市总工会的4位市派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积极进行调研走访和市场论证,充分依托光伏玫瑰产业园的市场资源,沟南、塔桥、袁家庄、隆沂庄4个村连片规划,盘活闲置的160余亩棚下土地,大力发展“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农光互补项目,种植鲜切玫瑰等弱光植物,逐步规划打造集玫瑰花产销、产品研发经营为一体的玫瑰产业基地。同时,结合省级美丽村居改造,提出了以玫瑰鲜切花产业为主导,进行高标准玫瑰产业主题打造,按照“产业+”思路,进行“产学研、农文旅、产供销”一体化,全力打造生态农旅融合区、城市近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亮点的具体规划,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种植、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玫瑰鲜切花产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与山东恒来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利用中节能光伏大棚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玫瑰鲜切花产业。4个村一期投资200万元,建设大棚20个160余亩,栽植鲜切玫瑰38种80万株,年收入以20%保底进行分成,每年可增加片区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实现集体增产、村民增收。“这里的玫瑰不仅花期长,而且开花多,一株玫瑰开3朵花,从‘五一’一直持续到10月底,一年可剪6茬,20个大棚每年可采摘鲜花400万枚。”市总工会派驻沟南村第一书记马明存说。

发展西红花种植产业。积极挖掘村庄致富带头人的市场资源,充分利用玫瑰大棚周围和村庄闲置地块发展西红花种植,现已种植40亩,预计年增加片区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

积极打造玫瑰小镇。利用玫瑰鲜切花、西红花种植产业,做强美丽经济,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既美化环境、吸引游客,又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利用沟南村的优越条件,结合片区美丽村居建设进行高标准主题性打造。规划建设玫瑰产业会客厅、爱情岛、玫瑰大道、爱心信号灯、夹心胡同、玫瑰主题低碳停车场等内容,夯实玫瑰主题,丰富产品延伸产业链,做好旅游配套,构建乡村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合理延伸产业链,着手开发加工玫瑰花茶、玫瑰酱,有条件还要做玫瑰精油、玫瑰酒,力争带来更大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马明存表示。

一株花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片区村将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推动玫瑰花产业形成“种植+加工+展销+旅游”产业链,带动旅游、康养、文化、科技研发等产业,形成以玫瑰为主题的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让片区的美丽产业“香”遍乡村。

临报融媒记者 刘福伟 王泓钧 通讯员 邢子芹 张继平 于旭东

(原载《临沂日报》2022年5月6日A3版头条)

( 编辑: 李璐 lbhdz@sina.c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