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河东•乡村振兴|河东区探索实施“4+1+N”模式 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临报融媒 2023-05-31 阅读次数: 4141

 在临沂客户端讯 河东区现有行政村127个,近年来,河东区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河东样板为工作目标,聚焦解决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探索搭建“4+1+N”载体,即构建4个国企平台,用活1项资金,结合各村实际探索N种发展模式,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多元化增长。

  构建4个平台,村企合伙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按照业务不同、功能互补的原则,成立4个国有企业。

一是专注于土地整理项目,成立临沂城发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在8个村开展残次林整治和耕地提质改造,新增耕地700余亩,在支付地面附着物赔偿、工程费用、镇街奖励和村级管护费后,剩余部分作为公司利润,村集体可通过对外发包新增耕地获取收益。

二是专注于镇街特色项目开发,成立山东建投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参与区内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投资打造汤河海棠产业园、汤头温泉特色小镇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承办特色文化旅游节、网红直播、展销会等活动,提升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每年可为涉及农户增收4000余万元,涉及村村均增收7万元。

三是专注于土地流转效用发挥,成立山东供销农场服务公司,将复垦地、农民自愿入股的大田地集中起来,建立“供销农场”,实行企业化运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村集体可获得“项目资金分红+增溢土地+盈余提成”三份收益。

截至目前,通过该种模式村均增收6万余元。四是专注于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成立临沂河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农村砂石资源开发,建立全区放心食品供应平台,整合第一书记项目及太平大米、八湖莲藕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创立“学生专供”“沂蒙红领”“农发优选”放心食品品牌。

  用活1项资金,专项扶持实现兜底保障

立足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资金资源缺乏、产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僻、自身“造血”功能欠缺等现状,河东区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扶持形式。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从2017年开始,区财政连续5年列支村集体专项帮扶资金3000万元作为“红筹股份”参与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实现“红筹股份”收益,村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

二是选准扶持项目。优选优质经营主体作为入股对象,由区财政列支“红筹股份”资金2000万元与临沂河东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按照每年不低于9%的比例进行分红,用于兜底保障经济薄弱村。同时市场潜力巨大、服务于临沂市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的好项目进行投资,八湖镇前石拉渊等12个村联合申请“红筹股份”资金480万元,创办成立春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坤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和凤江农机合作社,开展双孢菇种植、鲜切花培育、农机服务及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实现村均增收6万元。

  探索N种模式,因村制宜实现提质增效

按照“因村制宜、内部挖潜”的总思路,不断拓宽路径,实现多元增收。

一是产业合伙模式。对有特色种养植产业的60多个村,通过整合,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村均年增收近20万元。目前共扶持村党组织创办合作社103家,带动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

二是市场合伙模式。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区位优势明显的40多个村,推动村级成立置业公司、物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了以山东洽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八湖付家赤坡村置业公司等为代表的经济实体,实现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

三是物业合伙模式。对有集体建设用地并有一定集体资金的32个村,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标准厂房、农贸市场、仓储物流设施、二三产业专业市场等物业项目,通过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村均年增收40万余元。

四是资源合伙模式。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村级土地资源,在110余个村流转土地2万余亩,积极引进农业产业项目,村均年增收8万余元。

五是股份合伙模式。对有固定资金或上级扶持资金但没有发展项目的23个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利用闲置资金入股国有企业或投资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等,村均年增收6.7万余元。

通讯员 傅春

( 频道编辑: 李璐 lbhdz@sina.c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