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莒南县:宜居生态惠民生

临报融媒 2023-09-01 阅读次数: 4527

山为脉 水为魂 绿为衣

莒南:宜居生态惠民生

在临沂客户端讯 青山、碧水、公园、广场、绿地、游园、湿地……如今,莒南这座城市正渐渐变美,地更绿、天更蓝、水更清,人们的幸福指数在浓浓的绿意中升腾,宜居的生态映衬起百姓惬意的生活。

近年来,莒南县把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围绕让城市更宜居、市民更幸福的目标,立足自身优势与定位,开展老城提档升级、新城品质赋能“双城同建”工程,全面构建起“五山互峙、五水绕城、山在城中、水在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大公园格局,一张以山为脉、以水为魂、以绿为衣的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以山为脉,无边山色入城中。通过城市框架的不断延伸,该县把环绕在县城周边的刘山、孟山、卧佛山、莲花山、赤嵋山等5处山体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山体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向,利用形态各异的山形地貌,充分发挥各自生态和景观价值作用,让山体与城市自然交融,打造群山环抱、绿荫环绕的山城景观。如依托莲花山规划建设占地3500亩的全国最大的县级公园——卧佛寺公园,运用传统造景手法,湖畔修竹、亭台楼榭以及具有生态、休闲、休憩等功能的公共绿地,婀娜多姿、灵气逼人,已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后花园。如以卧佛山、刘山、孟山为中心,推进建设的莲花湖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按照“一轴、两翼、六片区、十二园”的设计理念,将成为融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开放性空间。

以水为魂,5湾碧水增活力。该县按照“城市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水系开发与生态保护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县城内丰富的水系资源,按照综合治理、生态修复、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的原则,做足做活水文章,使昔日一条条“龙须沟”变身为城市生态旅游观光廊道。自2012年开始,该县先后投资20多亿元对县城周边的鸡龙河、磐龙河、卧龙河、白马河、龙王河等5条河道进行疏浚补水、引水入城、生态修复等工作,打造起西起白马河、东至龙王河、贯穿五湿地、全长33公里的生态水系长廊,形成“三面湿地一面城”的生态城市格局。在治理河道、引水入城的同时,该县还同步推进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先后投资3亿元建成龙王河污水处理厂、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点源治污工程、湿地建设工程等10多个治污项目。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经处理后的污泥全部用于垃圾覆盖土和绿化用土,使污水和污泥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另外,该县还不断创新治污模式,按照“治、用、管、保、教、游”六位一体治污防控理念,打造了白马河环保生态园和龙王河生态湿地两处生态综合体,形成以中水养湿地、湿地净化水的良性循环治污模式,实现从达标排放到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根本转变。

以绿为衣,亲近自然得乡愁。按照“打造亮点、注重出行、突出民生”的工作思路,该县先后对淮海路、天桥路、西一路、西五路等主要交通路段绿化进行大规模提升,进一步加强城区裸露土整治力度,在道路两侧实行双排、多排行道树种植,建设绿化隔离带和街头绿地。对十泉路、隆山路、人民路、滨海路等原有的50年以上树龄的水杉和法桐加强保护,将其打造成城市的一道绿化风景线。以鸡龙河、磐龙河为依托,结合周边环境和自然特色,在沿河流域增设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厕、休闲座椅等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游园广场、亲水步道、景观小品、主题雕塑等园林景观,配套游园小路、绿地、桥梁、夜景照明。同时,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先后建成文化广场、同心广场、五洲广场、善缘广场等4个大型绿地广场,建成大小街头绿地、小游园18处,形成了“两城五河四广场,八纵九横十八园”的绿地系统。自2022年起,该县不断深挖城市发展潜力,利用道路两侧的边角地等空间“见缝插绿”打造“口袋公园”,先后建成龙腾公园、祥龙公园、金穗园等15处“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约36.8万平方米,让“开窗见绿、出门入园”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居民家门口最近的“诗和远方”。

临报融媒记者 梁作金 通讯员 徐勇 张文涛

( 编辑: 李济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