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平邑:打造和美乡村“温水范例”

临报融媒 2024-03-25 阅读次数: 6066


在临沂客户端讯 近年来,平邑县立足自身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实施和美乡村提升改造工程,以温水镇为试点,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效能提升”三个方面,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为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新思路、开辟新路径。

抓实设施配套

夯实和美乡村建设基础

抢抓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机遇,主动承接城市化配套设施,推动镇域基础配套高质量发展。

改善镇村设施,提升便民惠民水平。启动“精品路网”工程,全镇41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户户通”应通尽通,“四好农村路”村村通达到100%。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群体,科学布局、配套完善镇村两级服务保障设施,先后完成镇级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残疾人之家及社工站等服务场所建设,文体广场、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推动配套衔接,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结合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布局,抓实县镇两级公共服务资源配套衔接,推动供水、热力、燃气、医疗、教育、污水处理等设施深度共享。2022年,全镇集中供热管网通达率及煤改气覆盖率分别达到50%、40%,县镇两级自来水管线实现并网联供,环卫一体化纳入城区统管,镇驻地同一中新校区、临沂市科技信息学校、中医院新区等优质民生资源实现5分钟通达。

释放产业优势,增强群众就业保障。积极推进“一轴、两带、三区”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构建起以温水乡村振兴带动轴为引领,以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集合带、工业与商贸物流聚集带为抓手,以高效农业种植区、创意田园休闲区、三产融合引领区为重点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可创造就业岗位8000余个,满足辖区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

抓实生态保护

厚植和美乡村建设底蕴

发挥依山傍水、规划有序的生态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生态蒙山大规划,激发生态潜能、提升宜居品质。

突出顶层设计强引领。制定“党委+生态美、支部+环境美、干部+家园美、群众+生活美”生态宜居三年攻坚行动规划,细化完善50项攻坚任务,做到台账管理、分类实施、压茬推进;健全完善16条生态宜居考评指标,完善细化专班责任、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生态环境与村庄环境、人居环境协同共治。

整合攻坚力量抓落实。建立“党委统筹、专班推进、党员干部包村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上下协同、多方联动,做好资金统筹使用、项目点位布局、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累计争取各方扶持资金和项目投资近5.3亿元,4条跨域河流完成生态修复整治。

聚焦重点任务促提升。以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全面提升为发力点,探索“村巷管家”管护机制,深化“清洁村庄”“美在农家”系列活动,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实效性和管护常态化。先后完成452条街巷“村巷管家”配置,辖区残垣断壁、弱电管线整治率及废弃汪塘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100%,院内院外、村内村外、街巷沟渠共治共美格局初见雏形。

抓实“三治”融合

巩固和美乡村建设成果

坚持“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以乡村善治护航和美乡村建设。

德治为先。推进农民信用积分制管理模式和金融信用积分体系建设,以村为单位、户为主体建立村民家庭信用档案,明确积分项目、授信标准、审核机制及录入程序,以小积分激活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新动能。

自治为基。实施全域大网格下的“街巷长制”管理机制,选优配强街长、巷长,牵头推进街巷日常管理。成立30个乡贤人才理事会,组织推选315名乡村贤达、在外能人和退休干部,重点围绕平安和谐村庄建设开展建言献策、矛盾调处等工作,为宜居乡村注入新风气。

法治为本。建立“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网格”模式,创新“一听二看三调四访”工作方法,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多平台联动互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矛盾隐患排查精准度和问题化解时效性。

临报融媒记者 闫春秀 通讯员 陈欣铭

( 编辑: 李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