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举行红色主题诗歌散文评选活动

临报融媒 2024-04-11 阅读次数: 10980

在临沂客户端讯 为进一步丰富学员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市委党校在2024年春季学期主体班次开展红色主题诗歌散文征集活动。第一期诗歌散文征集活动面向第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第54期乡镇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共征集到原创红色题材的诗歌散文作品近20篇。

自作品征集以来,学员们积极踊跃,以诗歌、散文的形式抒发在党性教育过程中的所想、所感、所悟。此次活动将现场教学、异地培训的党性锤炼与学员的真实情感、思想升华有机结合,有效地拓展了党性教育形式,丰富了党性教育内容。近年来,市委党校聚焦主业主课,对学员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积极支持学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此次活动根植于红色文化,进一步赓续了红色血脉,以丰富的红色文学作品滋养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

附:市委党校2024年春季学期主体班次优秀红色主题诗歌散文展示。

  一、沂蒙精神永放光芒

春风拂面,草长莺飞的时候

同学们加快了工作节奏

踏入神圣的市委党校,

学习党的理论,分组讨论交流

沂蒙精神,让时光回眸

远处不断传来胡马长啸,北风怒吼

多灾多难的万里神州

列强入侵,割地哀求

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在黑暗中抛头颅洒热血争自由

广州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十三名热血男儿在南湖举起了拳头

当我童年记事的时候

唱着颂歌,

跟着共产党走

观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听着妹妹找哥泪花流

红星照我去战斗
  
 

当我少年懂事的时候

翻阅《红日》《红岩》《红旗谱》

学习江姐,学习小萝卜头

铮铮铁骨硬,漓漓泪血流

为了国家的崛起,民族的振兴

为了共产主义这一永恒的追求

当我青年干事的时候

改革的春雷响彻华夏九州

市场经济如同滚滚洪流

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丢

经济和政治,物质与文化

肩并肩,手拉手

当我中年思索的时候

外国的航母跑来秀肌肉,敌人的战机飞到了家门口

噪音杂音乞讨音喋喋不休

拿来欧美民主,热衷西方自由

不!青山无语哪怕雨急风骤

碧水有心何惧沧海横流

看,孟良崮上青松依旧

陈毅粟裕帷幄运筹

枪林弹雨,战士个个气冲星斗

拥军支前,群众人人争先恐后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革命人永远凯歌高奏

莒南,抗战的前沿

罗荣桓揽重担于双肩

敢向日本宣战,敢把日寇砸烂

渊子崖的林九兰,大刀向鬼子头上砍

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

这是梁怀玉出膛的子弹、生命的呐喊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红色的热土,英雄的奉献

为了世界和平

德国的汉斯希伯在此长眠

更有数以万计的烈士英名

永远镌刻在人民心间

沂南马牧池的常山庄

那是红嫂的故乡

六姐妹日夜推磨,做鞋,缝衣裳

在风雨中铸就丰碑和榜样

她们用柔弱的双肩

架起了不倒的砥柱、不断的桥梁

蒙山苍苍,沂水泱泱

先烈之风,山高水长

智圣书圣算圣,开启文明的星光

水城商都文邦,披上节日的盛装

八百里沂蒙山

如今朝气蓬勃,锐气昂扬,正气向上

牢记先烈们的远大理想

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坚定老一辈的崇高信仰

共产党才能再创辉煌

沂蒙精神的齐心唱响

大美新临沂的名片才能艳丽明亮

走在前列的各业各行

先必抢、旗必扛

新时代新质生产力

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历史的天空与未来的开创

沂蒙精神登上了全国的光荣榜

沂蒙精神念念不忘,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沂蒙高地上代代传扬

沂水,河出伏流,

引领我们奔赴疆场

蒙山,连绵巍峨,

挽起手来铁壁铜墙

新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

中国梦的巨轮乘风破浪

初心,双脚踏破尘世路,永葆青春向前闯

使命,一肩担尽古今愁,为了人民为了党

为了人民为了党

沂蒙精神永放光芒!

2024年4月

作者:孙桂伟(第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学员)

 

  二、这里曾发生过无声的战斗

——记沂南县留田村的红色故事

留田村,是沂蒙老区的一个小山村,位于沂南县张庄镇境内的汶河岸畔,西倚松山,东临汶河。1941年11月5日,这里发生了一场神奇的战斗,罗荣桓政委率领一一五师3000多人的司政后勤机关队伍,未费一枪一弹,巧妙地跳出了日伪军5万多人的包围圈,创造了我军军史上的典型战例。

清明假期,笔者再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的热土,参观“留田胜利突围纪念馆”,探寻发生在留田村的红色故事。

“留田突围”留田人

探寻发生在留田村的红色故事,当然要从“留田突围”说起。

那是1941年的冬天,中共山东分局、抗大一分校、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战工会等山东党政军都在根据地活动。11月5日,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调集日军和伪军5万余人,分11路进军留田,将留田一带合围,企图一举歼灭我部转移至留田一带的机关、部队人员。黄昏后,留田村周围的山头上,日军烧起一堆堆的篝火,并不断放起信号弹。洋马的嘶叫、敌人的吆喝,不时传到河滩上来。河滩上,除了3000多名机关人员和特务营的战士,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这就是留田村十几位青年村民组成的挑夫和向导队伍,其带头人就是村里年轻力壮的铁匠张瑞祥,他们肩负给师部运送物品和给部队带路的任务。

据史料介绍,晚上八时,罗荣桓政委和师部几位首长,带着警卫人员、便衣侦查员及留田村的几名向导等,快步走向汶河河岸。按照预定线路,在朦胧的月光下,人们一个接一个,开始了突围。半个小时后,部队顺利通过汶河东岸公路,向着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张庄悄悄奔去。

几千人的跑步声,传到东山、西山上鬼子哨兵的耳朵里,引起山上一阵盲目射击。大家毫不理会,快速向南奔跑。一个小时后,部队安全突破了敌人第一道封锁线。

第二天,大队人马巧妙地突过第二道敌人的封锁线,已经是下半夜了。一夜时间,我军没用一枪一弹,无一伤亡,突破了5万日伪军的“铁壁合围”。为此,随领导机关突围的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对罗荣桓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赞叹不已,在《战士报》上发表了题为《无声的战斗》的新闻,称赞留田突围的指挥是神奇的。

红色留田红嫂多

留田人民在战争年代参军参战、踊跃支前,广大妇女也巾帼不让须眉,争相作奉献。她们成立妇救会,做军鞋、送军粮、传情报,堪称“沂蒙红嫂”。共产党员陈兰是一位支前模范,经常给部队带路、送情报。一次,陈兰接到一封“鸡毛信”,需立即送到部队。不料,被敌人发觉,七八个汉奸追上来。陈兰急中生智,立即钻进麦场的麦垛里,敌人搜了几个麦垛后,没有搜到,便泄了气,骂骂咧咧地走了。像这样的危险情况,陈兰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留田村妇女拥军支前、争当“红嫂”的事迹枚不胜数。陈王氏,1938年从孙祖乡王家峪子村,嫁给留田村青年民兵陈万程。土匪攻打留田时,将陈万程活活烧死。陈王氏对土匪、汉奸、鬼子恨之入骨,决心参加革命。在共产党的培养下,她担任了村妇救会会长。有了革命动力,她更加努力为党工作。1941年,日军将一一五师围困在张庄一带,师部就驻扎在留田。妇救会长陈王氏组织全村妇女开展拥军活动,给八路军筹柴草、烙煎饼。她看到战士们衣服破了、鞋磨透了,就号召姐妹们缝补衣服、做鞋袜。仅用两天,就做了100多双鞋袜,送到了师部,受到首长的表扬。1946年,部队被服厂要从费县黄泥堰迁到留田村。接到命令后,陈王氏一马当先,带领妇女,推着独轮车搬运物资,来回运了三趟,将鞋厂按时迁到新址,恢复了正常生产。

“希望小学”将军情

留田人民为建立新中国作出的贡献,党和人民没有忘记。2005年夏天,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将军,来到沂南专门看望了革命前辈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罗东进深情地表示,留田人民为中国革命作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在罗将军的协调下,有关部门专门拨款60万元,在留田村建起一所“留田八一希望小学”,并对其他村庄的几所学校进行改建和修缮,为留田及附近村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留田人民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如今“留田胜利突围纪念馆”已建成,沂蒙老区的人民会永远记住这些红色故事。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必将在沂蒙大地熠熠生辉、代代相传。

作者:刘梅山(第5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学员)

 

  三、奋进之路

在时代的洪流中,

我们踏上学习的征程,

增强党性,坚定信仰,

为了伟大的目标,奋斗不息。

 

学思想,如攀登高峰,

上下求索,朝夕不倦。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汲取力量,奔向前方。

 

强党性,如钢铁铸就,

经受考验,绝不退缩。

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

随时准备,奉献一切。

 

重实践,如逆流而上,

扎实前行,不惧艰难。

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

戒骄戒躁,求真务实。

 

建新功,如扬帆远航,

驶向未来,放飞梦想。

发扬年轻干部的创新精神,

勇挑重担,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

一起努力,

用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

用奋斗书写青春的华章。

作者:吴迪(第54期乡镇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通讯员 王芸飞

( 频道编辑: 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