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琅琊丨临沂十里堡乡村记忆博物馆:母亲的艺术——女红

临报融媒 2024-04-23 阅读次数: 6917

编者按: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健全的同时,临沂市民间博物馆、专题展陈馆、村史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道异彩。星罗棋布于蒙山沂水间的这些展馆,规模或大或小,收藏的历史或长或短,但包罗万象,各具特色,是临沂丰厚文化底蕴的有力注脚。临报融媒即日起开设“何以琅琊”专栏,以全媒体手段带您领略临沂民间馆藏风采。

在临沂客户端讯 村里的老屋,门前的老槐树,树下的辘轳;院里的磨盘,厨房里的柴灶,桌上的油灯,墙角的农具……罗庄区十里堡乡村记忆博物馆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件藏品都见证着十里堡的历史,引起无限的回忆。

穿过“衣食住行厅”后,便来到了“人生礼仪厅”,在洞房花烛夜、柳琴戏场景后,女红(gōng)场景和藏品便跃入眼帘。床榻上,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雕像,戴着老花镜,左手拿着鞋垫,右手拿着针线,似乎正思忖着怎么纳得更精致美观。

“女红”,亦作“女工”“女功”,说得通俗些就是“针线活儿”,常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等手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多年来被人们用来勉励自己知恩图报的绝妙好诗,就形象地描述了慈母为儿子缝衣纳衫做女红的画面。

女红这项技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听老人讲,旧时代,女红这门手艺在民间被看得非常重要,无论是平民百姓家的闺女,还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会做女红是一项基本技能,这门手艺甚至成为夫家择妻的一个标准,姑娘绣得好,就代表着姑娘勤劳、贤惠。所以,旧时女孩从小就开始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十几岁就开始学绣鞋垫,十七八岁的姑娘女红活儿就样样拿手了。

虎头鞋、虎头帽、绣荷包、千层底等女红制品便是其中代表性工艺品,鞋垫则算得上“女红”艺术的经典之作,常被姑娘用来作为相爱的定情物,一是示意,二是展示自己的女红之巧。鞋垫上面绣出的鸳鸯戏水、梅花喜鹊、双喜、平安幸福等图案,寄托着姑娘对恋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可谓“针针绣出真情”。鞋垫当然也不是乱给的,当姑娘把亲手做的鞋垫递给你,说明她在表达对你的爱意。如果你接受了姑娘送的鞋垫,就证明你接受了这段爱情。可见,鞋垫在姑娘们的心中意义有多么重大。

说起鞋垫,相信大家都听过“沂蒙六姐妹”拥军支援前线送鞋垫的故事吧。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姑娘们,不分昼夜纳鞋垫,将亲手制作的鞋垫送给解放军,可见军民鱼水之情是多么深厚。

岁月变迁,“女红”已远离人们视线。然而,近年来,大街小巷,闲暇之余,不少年轻男女将古代服饰穿在身上,精美绝伦,潇洒自如;还有些人将绣品装裱高高悬挂在客厅或书房,别具一格;而那些寓意平安吉祥的虎头鞋、虎头帽,就更受人青睐了,它们常常被拿来当作礼物送给亲朋,这其中也包含了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希望他们茁壮成长,虎虎生威。

如今,曾一度被冷落的女红用品又渐渐回到我们身边,逐渐在城乡之间盛行起来。它不仅仅是一份女红手艺,更承载了现代人割不断的乡愁记忆。

记得住乡愁 留得住乡情

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存世民情,十里堡社区于2013年修建了十里堡乡村记忆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十里堡社区,展馆占地2600余平方米,主要分为乡村记忆馆和村史展览馆两部分。

乡村记忆馆展陈面积1600多平方米,主要有4个主题展厅,分别是“衣食住行厅”“人生礼仪厅”“地区底蕴厅”和“节令生活厅”,共收录各类展品近万件,从衣、食、住、行、用、艺等方面,集中收藏、展示、传播临沂及周边地区源远流长、淳朴厚重的乡村民俗民风。

走进“衣食住行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鲁南民居院落。三开间,有走廊,入口有“耕读世家”匾额,院落的左边靠墙角有一株石榴树,是当地庭院中经常栽种的果树,寓意多子多福。堂屋室内正对门口挂有中堂,靠墙角有长条几和八仙桌,桌两侧有太师椅及几架等,右边墙上挂的是《弟子规》,左边墙上挂的是《诫子书》和《朱子家训》书法作品。右手边设有王羲之挥毫泼墨雕塑,左手边设有童蒙养正馆,再现了过去的私塾教育场景。

“人生礼仪厅”,主要展示的是婚嫁、生子、祝寿、丧葬等人生礼仪民俗活动。其中,泥塑牛车花轿、洞房花烛新房场景,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婚俗文化。

“节令生活厅”,主要展示了节庆民俗活动和百姓生活习俗。分为临沂煎饼、乡村集市、岁时节令、厨房变迁等几个主题单元。

“地区底蕴厅”,主要展示了孔门十三贤、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宗圣曾子等临沂历史名人及王祥卧冰求鲤、民族英雄左宝贵等有关史料和生动故事。

村史展览馆以十里堡的形成及发展为主线,设置了序厅、十里堡发展厅、领导关怀与荣誉厅、影视厅等4个展厅。既全方位展示十里堡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又反映出十里堡的乡土特色;既反映历史特征,又重视典型时期、典型事件等内容的综合展示。大量丰富详实的实物、实例,展示了十里堡从建村至今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人们从中可以看往昔,忆过去,思未来,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感受前辈们的艰辛与付出。

临报融媒记者 路波 罗志强 张妍

( 编辑: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