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蒙阴厚植乡村振兴的生态优势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1-28 阅读次数: 3349

近年来,临沂市蒙阴县咬定“生态立县”目标不动摇,源源不断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找准“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把风景风情风俗转化为人气财气福气,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隆冬时节,走进野店镇烟庄村,整洁的街巷、干净的道路、具有浓郁红色气息的文化墙不时映入眼帘,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望不断的青山绿水,描不完的生态画卷,如今的蒙阴,处处彰显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繁荣景象。

蒙阴县严守生态红线,在定规划、上项目、搞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不毁山、不填水、不砍树、少拆房”原则,近3年来,累计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40多家,拒批项目100多个,清理退出化工类企业7家,关闭矿山43家。该县还持续整山治水,高标准实施流域治理、山川绿化、绿色通道和水系生态工程,目前,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61.8%,林木覆盖率达73%,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79公里,修建水利工程6000余处,“百库千塘”总蓄水9亿立方米,云蒙湖水质连续20年稳定达标,“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生态模式不断完善。同时,该县还进一步强化常态长效,以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探索建立城乡环卫一体、生态公益林管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机制,推动“大地披绿”向“心中播绿”延伸,大到一面山坡、一条河流,小到一棵树、一块石、一只野生动物,都用严格的制度保护起来,通过点滴把生态理念刻印到群众头脑中。

“我们村是果品大村,为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带动果品产业提质增效,现在我们正逐步引导村民发展生态农业,多用农家肥、有机生物菌肥,少用化肥,杜绝高残农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果品质量,让生态果品成为我们新的名片。”烟庄村村委会主任孙云贵说。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近年来,蒙阴县坚定走好“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农商文旅互促共融”的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六大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正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靠山”。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经济发展,蒙阴县实施了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提升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7万亩。同时,该县还开展蜜桃、苹果、板栗等加工业提升行动,实施果、兔、蜂、菌、中药材等生态农业项目,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为促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蒙阴县把大健康产业和长寿经济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大力推广“生态+”“旅游+”“互联网+”产业融合模式,目前,全县A级景区达到15家,网商微商达到2400余家,成为中国休闲旅游名县、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县。

小径通果园,河流环村走。走在野店镇南峪村,生态宜居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情愉悦。“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村民们的文明意识也得到不断提升。”南峪村村民伊纪锋说。

乡村不应只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生活条件、浓郁的田园情趣,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而且能够带来多重效益。

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蒙阴县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繁荣生机小城镇和美丽有序农村社区。目前,全县高标准建成2处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中转站、5064个垃圾收集点和29处人工湿地,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去年被确定为山东省Ⅰ型小城市试点,正在实施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三城同创”。垛庄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岱崮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旧寨乡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县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5%。

张圣虎 李朋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