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琅琊王氏”的历史回声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2-15 阅读次数: 32723

提到琅琊郡和琅琊文化,山东临沂是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之地。而说到临沂,“琅琊王氏”郡望又是不能忽略的一个板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琅琊郡治,秦时在琅琊,西汉在东武,东汉初年在莒县,以后均在临沂境内。随着时代的变迁,琅琊郡之名最终湮灭,但“琅琊王氏”郡望却深深留在临沂人的记忆中。

“千秋万岁”瓦当 资料图片

  “琅琊世家” 今人犹称

“琅琊王氏”这一郡望,是长期生活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郡属“琅琊”是这一国内著名望族的鲜明标识。琅琊临沂王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自这一世族的奠基者——西汉名臣和经学大家王吉,由琅琊高虞(在今山东即墨市温泉镇西高虞村)徙家于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这一家族在此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

王吉之子王骏和孙辈王崇,均官至三公。因其祖孙三代皆为高官,故有累世之美。这一荣耀不仅在一郡内,即使在国内亦不多见。于是,以王吉祖孙为代表的这支王姓家族,便在客观上成为闻名遐迩的高门望族。因自王吉起,其子孙世居琅琊国临沂县,于是,“琅琊临沂王氏”便成为国内著名的代表性郡望和此支王氏家族引以为荣的标志性徽号。自此开始,直至唐代的九百余年间,其后裔无论身居何处,均无不自称自己是琅琊临沂王氏。时至21世纪的今天,南方粤、闽等沿海一些王姓人士,仍称自己为“琅琊世家”。


王羲之故居

  千古书圣 洗砚琅琊

有“书圣”之称的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也是琅琊王氏郡望的一位代表。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为右将军,又称“王右军”。其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推尊。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

民国时代的《临沂县志·古迹》记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晋末年“永嘉之变”时,王羲之随宗族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遗址”。后人为纪念王羲之,在普照寺和洗砚池之间增建右军祠。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抗日战争前,寺院等仍一直保存,为省立第五中学的第三、四院。日军侵占临沂后,古建筑被破坏,古文物遭洗劫,普照寺等名存实亡。

1989年,临沂市(县级)开始修复王羲之故居。2003年4月,在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之际,临沂市投巨资对王羲之故居进行大规模整修扩建。2003年10月,整修工程全面竣工。整修扩建后的王羲之故居,面积由原来的28亩增至8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名人故居之一。故居坐北朝南,大门匾额“王羲之故居”由全国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院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普照夕阳、千秋五贤四个景区,分布着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书法碑廊、普照寺、王右军祠、五贤祠等众多景点。

  书法名片 笔墨留香

仲夏时节,记者漫步气势恢宏的临沂书法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9.9米的王羲之的雕像,雕像目视前方,手握毛笔,儒雅淡定,令人顿生顶礼膜拜之感。据介绍,建立于2009年的临沂书法广场,到处充满着“书法”的气息,草、篆、隶等各类字体十万多字分布在广场之上,展现着从龙山文化时期到清中晚期6000多年的中国书法发展史,又有众多古今书法家和文化名人的作品。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品牌是最有品位的城市名片。临沂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为打造文化品牌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临沂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深入发掘和整合临沂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书圣故里”文化品牌,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是书圣文化节的主题,经过历届的不断打造,临沂荣获了“书圣文化之乡”和“书法名城”称号,“羲之故里、书法圣地”的城市品牌成了叫响全国的金名片,日益名扬海内外。

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 光明日报特约记者李志臣

( 编辑: 麦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