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畅谈创作过程:《沂蒙山》这样成精品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3-01 阅读次数: 3179

近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重装上阵连演三场。这部民族歌剧旋律优美、舞台震撼、演技精湛,唱出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响应。26日,主创团队详解了该剧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揭示了《沂蒙山》能成为舞台艺术精品的背后原因。民族歌剧《沂蒙山》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桂林担任艺术总监,王晓岭、李文绪编剧,黄定山任导演,并邀请歌唱家王丽达、王传亮、张卓等饰演主要角色,都是享誉全国的一流艺术家。

导演黄定山说,创作这部山东地域特色鲜明、红色主题浓郁的民族歌剧,是被抗战时期沂蒙山人的民族气概和民族热血所感染,是主创们创作该剧的根本动力。“这种创作的冲动,是其他舞台艺术作品没有的。”

之前影视、文学都曾表现过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民族歌剧如何再现那段气壮山河的岁月呢?黄定山说,经过反复研究和探讨后,主创团队决定通过锤炼沂蒙山人民群像、党和军队群像来重塑那段光辉岁月,所以才有了海棠、夏荷等角色的故事。“复杂的群像塑造,是这部剧与其他歌剧不太一样的地方,这种创作也带来歌剧《沂蒙山》的史诗性表达和表述。”

黄定山表示,以中国民族歌剧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讲出中国气派,是很重要的一个艺术探索。“《沂蒙山》在精神追求、艺术呈现等方面,都朝着我们艺术创作的初衷——中国气派在迈进。”

《沂蒙山》不仅故事感人、主题思想厚重,它的舞美、视频呈现、化妆造型等都走在舞台艺术的前沿,精彩、震撼是它留给观众的重要印象。

该剧舞台设计师周丹林说,沂蒙山作为精神载体,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大山”高达10米,旋转直径达到19米,全程旋转36次,还把演员们举到了10米之高,达到了视觉体验上的极致追求,这种创举是小的舞台技法无法呈现的。周丹林说,“这座高山有着被岁月摧残的斑驳山体,当演员们伫立在不同高低的山上时,就形成了群体像一样的雕塑。这山不是一块大石,更像是一块块石头累积而成的精神高塔。”

另外,《沂蒙山》中的演员全部使用高科技mini话筒,再加上数字调音台,让主唱、合唱、乐队等不同声音巧妙融合,视听效果极佳。

张桂林表示,经过首演和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沂蒙山》在全国歌剧界已产生巨大影响,接下来山东将创作相关题材的组歌、美术作品。下一步山东将挖掘胶东抗日地下医院、山东黄金支援抗战等题材进行深度创作。

来源:齐鲁晚报

( 编辑: 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