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人民医院患者家属三八妇女节寄语白衣使者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3-11 阅读次数: 5066

2019年3月8日上午,小刘的父亲专程为医护人员们送来了锦旗,表达了对女儿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

现如今,许多人都说医患关系紧张,然而,3月8日发生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的一件事,却让许多医务人员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倍感温暖、备受感动。

  产妇突发脑溢血昏迷,医院:“大人孩子一起救!”

故事还要从一年前的今天说起。2018年3月8日,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位病人26岁,即将临产,却因妊娠期高血压症状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

那一刻,面对昏迷的患者和心急如焚却又不知所措的病人家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的主任刘振川和护士长徐长云立刻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同时也是一个郑重的承诺:“大人孩子一起救,两条生命一起保!”

随后,现场全体医务人员立刻进入了争分夺秒的战斗状态:联系相关科室、剖宫产、微创……历经一个不间断的昼夜,通过一个个复杂的大小手术,母子俩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虽然孩子顺利降生,但患者却依然处于昏迷当中,复杂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仍然时刻考验着这些白衣使者们。他们天天紧盯着监护仪,分析着各种数据,探讨着治疗调整方案,护士长带领着护士们不厌其烦地为病人端屎倒尿、擦身体……患者体征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但要给患者治好病,还要提高她以后的生活质量!”这是医护工作者作出的第二个庄严承诺。几天后,患者被由神经内科一病区转到了神经内科三病区,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决策。脱离ICU,从内一到内三,谁都不敢保证在这种容易感染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为此,神经内科三病区护士长王广英给患者家属做了40多分钟的思想工作,她说:“相信我,相信医院,让家人陪伴,早期介入康复,也许会有奇迹发生。”

  医务人员悉心救治使她苏醒,生理心理双重健康逐渐恢复

这是生命的托付,更是胜过家人的担当。由此,患者家属和医护工作者一起进入了漫长的护理和期待当中。一天、两天、三天…患者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护士长王广英和其他医护人员不厌其烦地为病人治疗、护理、观察,耐心地指导患者家属用各种方式对病人促醒。

期间,王广英每天都要去病房10趟以上,深夜回家后还要多次打电话叮嘱夜班护士,一定要监护好病人。采访中,王广英告诉记者,都是为人父母者,她的女儿今年21岁,小刘(患者)当时也才26岁,在她看来,小刘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样需要她去用心呵护。


2019年3月8日上午,小刘的父亲专程为医护人员们送来了锦旗,表达了对女儿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

就这样,在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在患者家属不言放弃的耐心陪伴下,奇迹发生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清晨,小刘终于苏醒了,看到她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她的家人们激动地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在场的医务人员也纷纷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但接下来的日子仍不轻松,虽然小刘醒了过来,但是有了意识的她知道病情后开始变得烦躁不安,每天大汗淋漓,王广英和徐长云就像母亲一样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配合医护人员继续治疗。每天看望小刘4次成为了王广英和徐长云雷打不动的工作惯例,一进房间她们就抚摸着小刘的头,嘘寒问暖,问这问那,然后轻轻地掀开被子查看大小便情况,观察是否有褥疮,亲自动手示范护理。慢慢的,小刘终于克服了焦躁恐惧心理,情绪平静下来。

康复科的李强技师和同事们,针对小刘的病情,每天两次肢体推拿,每次都是大汗淋漓,从ICU到普通病房再到康复大厅从未间断过,在推拿的同时为小刘做心理辅导,病房的气氛逐渐由紧张转向宽松和谐……

   白衣天使无私的爱创造奇迹,患者亲人送来亲笔信表真情

“小刘在康复科治疗了半年,在这期间,我们就像母女俩一样,其他同事也都非常喜欢小刘和她的孩子,不少同事给小刘的孩子买衣服、买玩具,所有人亲如一家。”王广英回忆着当时的那段时光,倍感温馨。

如今,小刘已经完全康复,重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她的孩子也已满周岁。2019年3月8日,王广英和同事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小刘的父亲亲笔书写的一封感谢信和一面绣有“待患如亲 关怀备至 真情体现 亲如一家”字样的锦旗。在感谢信中,小刘的父亲饱含深情地写道:“凡是了解我女儿病情的,都说这是一个奇迹,赞叹不已。奇迹的背后包含了多少医护人员的智慧、心血、汗水和无私的爱。我们无以回报,只有心里天天念叨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的名字,天天祝福着他们:刘振川、徐长云、王广英、李强、宫健、赵振宇、王丽萍、庄倩、庄会娟、李梅、李荣、贺峰、卢主任、黄主任……还有许多我记不住名字的医生和护士们,太多太多的感激无法在笔端倾泻,但将永生铭记,千言万语凝聚成祝福,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看完这封感谢信,众多医护人员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王广英说,她从医20多年来,第一次由衷地感到被人理解、被人信任的喜悦,“这种感觉非常好,我觉得医生和病人之间从来也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两者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才是一贴永远有效的良方。”

沂蒙晚报记者 衣方杰 通讯员 刘亚琦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