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一书记|刘建光:未来可期 "洪沟"变"通途"

在临沂客户端 2019-09-04 阅读次数: 5662

刘建光和郭圣刚在丹参地里拔草

洪沟村在临沂市沂水县四十里堡镇驻地东2公里处,因村内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河沟,每到雨季洪水滔滔而得名。洪沟村是2016年脱贫的“十二五”期间省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空白,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400元,各项工作在全镇均排名靠后,是典型的后进村。

2018年4月23日,刘建光和郭圣刚两人,作为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工作组,正式到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驻村工作,在此之前,他们已作为市派第三批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兰陵县鲁城镇刘家郭村奋战700多个日夜。没有抱怨,没有推辞,他们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难啃的脱贫攻坚“硬骨头”。

为了村庄的发展,在村民复杂的目光中,在众说纷纭里,两位书记走街串巷深入群众,踏遍了村中的角角落落,向村民征求意见,听取他们的心声。在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落后萧条而又破烂不堪的老洪沟变成了整洁明亮的新村,这成果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

三个“没想到”,架起通心桥

“没想到村里这条沟能填平,没想到路中间的房子能拆掉,更没想到坟墓能移走!”三个“没想到”背后是洪沟村村民韩凤树对第一书记工作满满的认可和敬佩。

68岁的韩凤树家就在村里中心街,村里每天的人来人往、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刚开始听说第一书记要来村里修路,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路修不成,为啥呢,因为这条路已经有前前后后好几批人想要修,但都没成功。而且修路涉及到移坟、拔树、拆屋,牵扯到家家户户,要修路,这事不简单。”

泥土路、街道狭窄,晴天走一身土,雨天走一身泥,行路难是洪沟村的民生之痛。想致富,先修路,刘建光他们下定决心要将村里的路修成。联系镇国土、乡建等部门,做好了勘察、测量和设计,刘建光又依靠争取政策扶持、协调企业支持、集团公司帮扶等方式,筹措修路资金110万元。“就见那段时间家门口很是热闹,等到挖掘机、吊车真的轰隆隆开始工作时,我意识到修路这事好像有指望了。”韩凤树回忆道。

接下来的时间,刘建光他们一直坚守在工程一线,两米深的沟渠,七八百米长的管道,两位书记都亲自上阵,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一边老沟清理进行得如火如荼,另一边刘建光又马不停蹄进行房屋拆迁、坟墓迁移。

通街时,涉及1户住房拆迁、2座坟墓迁移,拆活人的房,搬逝者的“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刘建光和郭圣刚抱定火融坚冰的心态,迈着勇者的脚步走进农家。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是记不清多少次出入一家农户、一块田间,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说服一个人难于攻下一座城堡,在他们的奔波中,大家看到的是一份坚守与执着,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村级班子,心的坚冰被悄悄融化,心的壁垒被慢慢拆除。

党员干部及其近亲属带头进行树木清障,村民不再观望与等待了,就在那一天,村民们不再计较个人得与失,纷纷参加到清障工作中。那一天的洪沟村变得空前团结与融洽,村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不仅修的是村民脚下的路,也是架起了通心的路、同心的路。9月20日,路灯亮起的第一个夜晚,村庄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在路灯下有说有笑,许多人拿出手机拍起了照片、发朋友圈。路通了,灯亮了,村庄美了,村民心情舒畅了。

“别的村民看到都说我们村这是来了个活财神,还来喊话让刘书记去他们村给修修路,天天给包大包子吃。”韩凤树说道。就这样,刘建光他们用行动打消了部分群众认为工作组吃不了农村苦、是走过场和“镀镀金”的疑虑,生动地诠释了临沂第一书记的价值内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扎实苦干、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临矿精神。

一个破天荒,是付出最好的写照

2018年对于洪沟村支部书记韩洪贵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破天荒地获得2018年度综合工作红旗单位,站在领奖台上,韩洪贵感触颇深,当了十年支部书记,第一次拿到这种综合奖项。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子富不富,全看党支部。只有带头人强了,村班子过硬了,党员干部队伍有战斗力了,一个村的发展才能走上正轨。

来到村里以后,刘建光看到村两委班子成员使用的都是老年手机,微信也不会使用,日常工作沟通极其不便。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大家都换上了智能手机,也学会了用微信,还建立了洪沟村交流群。村里通讯信号不畅,刘建光和郭圣刚又积极协调移动公司,为村里安装了移动信号塔,实现了全村4G信号的覆盖。

接着,刘建光他们与村书记韩洪贵进行详尽的了解与沟通,制定了党建工作方案,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必须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做到。抓干部首先从抓会议开始,每周二召开1次支部会议,每月召开2次党员会议、召开1次村民会议。开始的会议,参会人员那真是少得可怜,第一书记都会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随后,对未参加会议人员逐一走访,传达会议内容。

他们一心为村谋发展、全力为民致富的真诚感动了、感召了全体党员,党员们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为村里发展献计献策。一个个党员成为一面面旗帜,一个软、散的村级班子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说乡村振兴,大家都不知道具体是啥意思,是不是给老百姓钱就是振兴了。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了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韩洪贵谈到,随着第一书记的到来,他的工作也有了规划,对未来也有了信心和干劲。

一份新规划,饱含良苦用心

虽已是秋天,但正午时分太阳依然毒辣耀眼,眼看着洪沟村80亩丹参长势喜人,待到11月销售季就能为村民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想到这,刘建光全身就有使不完的劲。蹲在地里拔草,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衣服,胳膊晒脱了皮……

“我每次路过都喊刘书记歇一歇吧,这样干身体哪能受得了,我看着都心疼啊。”62岁的赵子正是村里的会计,对于刘书记点滴的付出都看在眼里。“干这么重的活,吃饭还吃不好,我跟他们说来家里吃,他们却摆摆手,转身去到小卖店吃包泡面应付。”

村庄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今的洪沟变得美丽、亮丽,第一书记并没有因此止步,他要带领群众寻找致富路,实现村民长期富裕。多少个不眠之夜,又是多少次召开会议、多少次争吵论证、多少次异地考察奔波。一个药材种植项目引进了,一份供求协议终于尘埃落地了,这无疑是给村民的一份红利,更是一张活期的存单。

刘建光多次对接罗欣药业,经深入洽谈,成功签订中草药种植订单,由罗欣药业提供技术、设备帮助并以高出市场价回收产品。抓住当前秋收有利时机引导群众流转土地,留足地块用于种植丹参,此项将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

焕然一新的洪沟村

洪沟村,未来可期

8个月,一桥连接南北,洪沟变通途;8个月,他们争取资金230余万元,新建6米宽穿村道路两公里,户户通道路硬化面积11500平方米,同时进行了危桥和沟渠治理;8个月,安装路灯58盏,完成改厕65户,让村庄变得整洁、靓丽。这是一幅带有浓浓的乡土味道的田园风景画,洪沟村的村民却知道,这是他们第一书记的奉献。

这样的付出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付出究竟值不值?当村里八旬裹脚老太太们欢喜地走在宽阔的新路上,怕迷路而不敢再走远时;当村民一大早敲门来送锦旗,被村里条件改善感动落泪时;当村里年轻人回家不需要再把车放到村外,通行畅通无阻时……对于刘建光来说,这就是最大的鼓励。

回想当初刚来到村里,村头小卖部店主喊话:你们是来镀金的吧?到如今村里老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刘书记别走了,在这待到退休吧。

任重而道远,眼下刘书记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村头规划建设的党建广场涉及到五六家房屋拆迁,其中有两家去了不止十次还没有做通工作。但是正如刘建光所说,办法总比问题多,总会解决的。

目前,该村集便民服务、党员学习办公、超市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已基本完工,两个小型水库改造承包投标也已经开始,党建文化广场也都已破题……洪沟村的变化会越来越大!

临报融媒记者 孙芳玉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