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临沂 | 传统文化“点亮”文明实践

在临沂客户端 2019-12-07 阅读次数: 9691

“晴耕雨读”、“厚德载物”、“天道酬勤”……11月28日,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赵岔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幅幅散发着传统文化墨香的书法作品自社区居民手中创作出来,邻里之间作为文化礼物相互赠送,传递着千年书法文化,也传递着新时代沂蒙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爱好柳琴戏的居民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练节目。

立足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是“书圣故里”临沂市兰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措施。兰山区有着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蕴育了书圣王羲之、“笃圣”闵子骞、“孝圣”王祥等历代圣贤。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曾任兰山县令。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山东省政府、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驻地,红色文化浓厚。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孩子们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诵读经典。

在孝圣故里白沙埠镇,王祥“卧冰求鲤”、“黄雀入幕”、“风雨守柰”的故事至今仍口口相传。玉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放学归来的孩子们穿上汉服,手拿竹简,诵读“四书五经”、王氏家训,为圣人古训增添时代光芒。

孩子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指导孩子拼装益智玩具。

为了让下一代记住历史、守住乡村文脉,社区还专门建设了村史馆,放置了农具、油灯等老物件。农闲时节,老支书王世学会带着孩子们参观村史展,给孩子们讲村子的由来,讲上几代人的故事,讲村里走出去的能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村争光。

孩子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拼装益智玩具。

在笃圣闵子故里汪沟镇,传统戏曲成了人们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最爱。杏花社区文明实践站的柳琴戏剧目“开天辟地”就是其中之一。喜爱柳琴戏的村民聚在一起,往往一唱就是一下午,这农闲时节的村庄欢声笑语不断。除柳琴戏外,百年老唱腔溜山梆子也是文明实践活动的重头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兴起于乾隆年间的文化遗产曾多年无人问津。如今,村级文明实践站建设让老唱腔又重新融入了人们的新生活。像溜山梆子一样,柳琴戏、琅琊剪纸等非遗项目纷纷加入到文明实践活动中, 43个区级非遗传承人、13市级非遗传承人,5个省级非遗传承人成为兰山区文明实践变奏曲中的活跃音符。

旗袍爱好者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练习表演动作。

旗袍爱好者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切磋基本动作。

在银雀山街道东苗庄社区文明实践站,旗袍文化深深吸引着社区大妈们。撑着油纸伞,身着不同风格的旗袍,迈着优雅的步伐,社区旗袍秀演出队的表演别有一番韵味。而金雀山街道东北园社区的大妈们,则尤其对针线活情有独衷。老临沂城拥军支前的记忆,即使在新时代也无法抹去,社区居民把沂蒙精神和拥军情一针一线绣在鞋垫上,也把沂蒙精神深深地镌刻在人们心里。

兰山区金雀山街道东北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居民在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

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兰山区文明实践站也不乏时尚元素和温暖色彩。赵岔河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学生小餐桌和智慧书屋成为居民眼中的新景观。每到中午放学时间,都会有志愿者带着长长的学生队伍到小餐桌就餐,家长们则可以放心上班。喜欢读书的居民,仅需一张借阅卡就可以24小时到智慧书屋借阅图书,这个书屋也被居民称为“永不下班的农家书屋”。

社区剧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居民表演非遗剧目溜山梆子。

2019年,兰山区文明实践站点实现322个村(社区)全覆盖,依托站点的舞蹈室、传统文化研习室、村史馆、乡村大舞台等场所,开展文化下乡、非遗传承、健康查体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次,文明实践成为居民们精神生活的新寄托。

社区老党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向孩子们讲解传统习俗。

孩子们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诵读经典。

志愿者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辅导居民进行瑜伽练习。

书法爱好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挥毫泼墨。

社区居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智慧书屋刷卡借阅书籍。

临报融媒记者 尹召功

通讯员 臧德三 孙磊 李莎莎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