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蒙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模式 临沂市全面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试点工程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5-07 阅读次数: 4784

在临沂客户端5月7日讯 为全面推进国有林场省级林长示范点暨林长科技创新示范区森林质量提升改造工作,实现沂蒙生态林业从“绿起来”到“好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今年3月中旬,临沂市在蒙阴县天麻林场召开的省级林长示范点暨林长科技创新示范区森林质量提升推进会,正式吹响了省级林长示范点森林质量提升的号角。

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已成为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市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基本林情仍然没有改变,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功能脆弱,仍然是我市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营造全民参与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今年,我市造林绿化工作将继续深入开展“绿满沂蒙”行动,以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为统领,扎实推进荒山绿化彩化、绿色廊道建设、森林质量提升和乡村绿化美化等工作,计划新造林10万亩,进一步提升全市林木绿化率。

2019年是我市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这一年中,我市以推行林长制为总抓手,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全市林业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就,临沂推进林长制的典型经验做法还在全省推广。数据显示,2019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市新造林13.7万亩,有林地面积582.3万亩,森林覆盖率23.06%。

蒙山林业生态区域作为我市林生态核心区,既是省级林长示范点,也是林长科技创新示范区,还是市林业局“纵向抓攻坚”2020年森林质量提升任务所在区。区域内树种以松柏类为主,林分结构单一,且多为纯林、同龄林,混交林比例过低,林木生长缓慢,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达到最大化,特别是作为该区域生态防护林骨架的国有林场大都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全部为人工林,主要树种以黑松、侧柏、刺槐、赤松等为主,林龄多数已达到60年以上,林木老化、病虫害现象严重,病死树、衰弱树不断增多,生态防护效果降低,亟须进行质量提升、更新和低效林改造。

全面提升蒙山林业生态核心区的森林质量,已到了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须痛下决心,打好打赢保护沂蒙山底色的攻坚战。针对蒙山区域林分结构单一,密度过大,枯死、濒死退化林木不断增多的实际,我市林业部门将采取先行试点的思路,今年先行选择位于蒙山生态核心区的国有万寿宫、大洼、明光寺、天麻、塔山5处林场,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试点工程。计划完成万寿宫林场森林质量提升100亩,大洼林场森林质量提升270亩,明光寺林场森林质量提升160亩,天麻林场森林质量提升600亩,塔山林场森林质量提升250亩,打造5处森林经营样板林,探索适合蒙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模式。

蒙山生态核心区的5处示范点将严格遵循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对现有林分结构进行人工干预,对保留的目标树进行定向培育复壮,采取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常规树种留乡土树种或稀有特色树种等方式,降低密度,打开林窗,培养好目标树,逐步提高林木树势,达到林分结构更加合理的状态。同时,对枯死木、病死木、有害木进行彻底清理,在林间空地处补植稀有树种、乡土树种、彩叶树种,最大限度地改善示范点内林木生长环境,打造林分结构合理、混交异龄复层、多树种、多色彩、乔灌草搭配、生态效益高的健康森林,为下步面上推广提供整套可复制的经验。目前,5处示范点已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森林质量提升680亩。

在取得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接下来,我市林业部门还将以区域内8处国有林场为重点,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森林经营培育,修复枯死、濒死、过熟退化防护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5%,构建混交、异龄、复层、多彩、健康的森林景观,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维护蒙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安全性,加快建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经营支撑体系,切实保护好沂蒙山的生态底色。

临报融媒记者周成刚 通讯员解文科

( 编辑: 李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