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散文丨母亲的心愿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5-21 阅读次数: 16270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城市边缘化的郊 区农村。不知为何,近几年对母亲的愧疚感与日俱增 。 直 到2016年前,她才得以实现一个40多年来的愿望,这件事让我尤其愧疚。

小时候对爸爸的印象很模糊,因为父亲师范毕业分配在偏远的三县交界的一处村级小学教书,一两周才见一面。母亲独自带着我们姐弟俩,既要到地里干农活,又要伺候我奶奶,操持着整个大家庭的日常起居。就在我们姐弟俩很小的时候,母亲跟随父亲去了一趟父亲教书的小山村,村里人都姓刘,恰巧与我们的刘氏同宗,我父亲的辈分又高,所以母亲受到了非常高的家族待遇。每家每户争着请我们娘仨到家里吃饭,在那个比较贫困的岁月里,都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母亲,烙槐花油饼、炒鸡蛋……母亲很是感动,对村民们的纯朴和热情一直念念不忘,从那时起就约好了他们找时间来我家,母亲来年再去小山村。可一转眼四十多年,母亲一直没有能再回小山村,去看看那些乡亲们,母亲失约了。

父亲调回老家南坊后,每到春节前的小年,乡亲代表都要来看望我的父亲和母亲。乡亲们每次都对母亲说:“大婶子,回我们村看看吧,大家伙都盼着你呢!”每次母亲都回应说:“明年去,一定去。”可是父亲一直也没带母亲回去过,大多时间是父亲找人给乡亲们捎回去一些土特产,有时父亲坐顺路的长途公共汽车去看乡亲们。每次母亲想去,父亲都以不能麻烦乡亲们为由不带她,于是母亲每年都唠叨:“那些人都真好啊,什么时间俺得回去看看他们!”

母亲每年最高兴的事就是阴历小年这天,提前好几天准备好饭菜款待山村乡亲们的到来。早些年母亲还提前约几个要好的邻居来帮忙置办酒席 ,从未厌烦 ,从不间断。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把一次难忘的恩惠,记一辈子,加倍回报。

直到 13 年前我买了第一辆私家车后,母亲觉得有希望能让自己的儿子送去山村看看了。可是,我和父亲还是没有实现母亲的心愿。因为每次乡亲们吃完饭,我都要送他们回去,还要捎点回看他们的东西,车子塞得满满当当的,父亲都很少一起去,更别说母亲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跟姐姐都长大了,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母亲也一天天地变老了。可是不变的是妈妈对孩儿的爱和担忧,不变的是母亲永远的慈爱和操劳,不变的是永远不会打骂淘气不省心的我,不变的是母亲在我孩提时就给我播下的向善的种子,让我对同学、同事好,对媳妇好,对什么人都要好,不变的是母亲四十多年来对乡亲们的惦念……随着已过不惑之年的岁月沉淀,近几年我越发觉得对不住母亲对我向善的启蒙,越发萌发了对母亲四十多年的心愿未遂的惭愧。

时光流转,终于在猴年的最后几天里,母亲回山村看看的小小心愿终于实现了。

这一次父亲没有阻拦,因为姐姐也会开车了,我和姐姐各开一辆车,满载着母亲对乡亲们的思念,回到了阔别四十多年魂牵梦绕的小山村。路上,平时晕车的母亲在近50分钟的车程里竟然没有任何不适。她不停地向路两旁观望,好像在极力找寻当年的风景。村子不大,十几户人家挨个拜访,母亲生怕落下一家,不停地问父亲还有谁家没去。那天夕阳落下山坳好久了,但还氤氲着冬日里少有的暖意。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纷纷要留母亲吃晚饭。母亲说:“你们都太好了,就都不麻烦了啊,我们一加油门就回家了,家里还有小孩子呢。”我们听到了母亲久违的爽朗的笑声……在依依不舍中,母亲挥别了乡亲们,告别了小山村。回来的路上,母亲不再欣赏沿途小年的夜景,不时地在擦拭着眼角,其实好像那天并没有风……

几年来我内心里的纠结、惭愧与懊悔,在那个冬日终于释怀了。若时光能倒回,我一定不会再让母亲一个愿望盼了40多年才得以实现,我一定会尽可能地去完成母亲的心愿,不要懊悔,不要愧疚。

祝普天下所有的母亲,长乐未央,幸福安康!

作者:刘健强

( 编辑: 在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