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钩沉 | 千年古观万寿宫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6-02 阅读次数: 25177

蒙山主峰龟蒙顶所在的南麓龟蒙景区,由山麓拾级而上,在山脚、山腰和山顶位置,分别坐落着千年古观万寿宫、全真华山派祖庭白云岩、参天耸峙玉皇殿,其中规模宏大、形制典雅、气势恢宏的千年道教庙宇万寿宫,始建于北宋,其前身古蒙祠可以上溯到悠悠华夏久远的西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可谓承载了沂蒙大地的博大厚重。

蒙山之名,出自《周易·蒙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爻曰:初六,发蒙。”这句话象征人类勇敢摆脱蒙昧、果决进入文明,启蒙的力量正如居山饮泉,信可乐也。蒙山脚下,万寿宫南,正对湖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清风阵阵,沿湖漫步,绿荫垂钓,正应此象。此湖名曰“朱雀湖”,恰与山顶玄武峰(龟蒙顶)遥遥相对。

贾成公与玉虚观

位于蒙山脚下的万寿宫,已有千年历史。原为古蒙祠,宋代在其旁建立道观,名玉虚观。首任住持贾文,宋徽宗赐以度牒、紫衣、象笏,后乞归蒙山,坐化成仙,赐谥号清虚文逸成公先生。

金代改名佑德观,贾文弟子周守先继任住持兼管显灵庙(即古蒙祠)。明代复称玉虚观,清朝称万寿宫。原万寿宫正殿祀玉皇大帝,配殿祀风、雨、雷、财、药王诸神。

西侧贾成公祠,始建于金,清乾隆年间改为阁式建筑,底层仍称成公祠祀贾文,上层为纯阳阁祀吕洞宾。年湮代远,毁坏殆尽。2010年农历三月三日,万寿宫修复工程告竣,举行开光仪式。每年三月三日也成为蒙山盛大的庙会之期。

现在的万寿宫,院落三进,宫室壮丽,面貌辉煌。步入山门殿,过金水桥,由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神殿、玉皇殿、三清阁,两厢配殿,东为药王殿、财神殿、文昌殿,西为雨王殿、观音殿、长寿殿。玉皇殿西为仿古祭台,殿后往西有碑林,树历代重修记及功德碑记。庙内西侧为生活区域,有斋堂、盥洗室等。

前面提到的万寿宫首任住持贾文,号成公,是沂州临沂人。传为徽宗时高道,自称其师为纯阳真人吕洞宾。北宋升平日久,海内晏熙,徽宗佞道,自谓神霄圣王道君皇帝,一时羽流之士乌烟瘴气,不守清净之教;黄冠之徒恣意妄为,竞堕逢迎之门。朝中高俅、蔡京等佞臣当道,四凶乱政;边庭异族虎视眈眈,契丹、女真窥伺中原。成公精于道法,淡薄名利,州县征辟,屡辞不仕,周游齐鲁之间。一日诵《论语》中“东山小鲁”之句,悠然神往,游于东蒙。闻乡老言,此处有玄微真人鬼谷子仙庐旧墟,时移世易,渺渺茫茫,久匿云山之中,惟待有缘者识之。成公大笑,历访三十六峰,七十二崮,渺无所得,自度机缘未至,结庐山下,依古蒙祠中,开坛授徒,披荆斩棘,铸鼎开炉,悬壶济世,驻世度人,百姓感念,州县旌表,俨然桃源仙境。成公怡然自得,窗前植柳五株,清风徐来,玉树垂绦,自比陶渊明再世。

贾文虽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生活,然而北宋末年的天下已有秦末之势。宋徽宗屡召天下得道之士进京,州县以成公高士,举荐于天子,诏令入京。成公感时忧世,夜观天文,见帝星晦暗,荧惑守心(火星侵入心宿,两星斗艳,红光满天,古人认为危及帝王,为大凶之象),勃然变色;占卜,大凶。先生暗识天机,知天下有变,民生多艰,胸怀社稷,心念苍生,出山入世,不避艰险,应诏赴阙。

宋徽宗召问,与谈玄道,贾文博闻强识,徽宗大喜。徽宗又问鼎炉丹灶之事,贾文对以神仙玄远,不可强求,人君只须敬天法祖、保德安民、恬淡无欲、清静无为,则道性日开、神仙可至。徽宗不悦。成公力陈星象,天意示警,又痛陈沿途见闻,所过州县,官吏横暴,百姓流离,盗贼横行,伏望天子明察。徽宗大怒,厉声斥责贾文猖狂,朝廷之事,方外之人不可置喙。贾文犯言直谏,面不变色,为民请命,生死置之度外。徽宗勃然,怒摔白玉酒杯,砸到钟磬之上,声震朝堂,酒液污损丹墀,群臣震恐。

宰相赶紧近前请罪,称贾文本是山林野老,不谙朝堂礼仪,虽是妄议朝政,却出自一片至诚,圣天子当宽仁万物,稍稍宽宥其罪,以示圣朝容人之量,朝廷求贤之心。群臣及徽宗宠幸道士也随声附和,宰相并示意贾文赶紧请罪。徽宗本是气话,既然有了台阶可下,遂就坡下驴,赦免贾文不敬之罪。为表示天子度量,还下诏御赐度牒、紫衣等物,以示虚怀纳谏、敬道尊贤之意。今碑铭尚存东蒙万寿宫中,称《宣和帖石刻》。

靖康变起,女真入据中原,百姓流离,盗贼蜂起。贾文颇有道术,治病救人,率领百姓,拓荒种地,赈济灾民,四方得活者不可胜数。先生身犯险境,数临贼巢,以道感化,迷途知返者视之如重生父母。百姓感念,为之立观,不费一钱,以奉先生。先生大悦,起名玉虚观。先生承玄微遗意,守纯阳之教,体道通玄,驻世度人,得享高寿。后世奉为祖师,立有贾成公祠以为纪念。

历史弥新守业艰

玉虚观自贾文祖师创建已来,历经风雨,不断遭受历史的考验和自然的侵蚀。

据清代《重修古蒙祠贾成公墓祠及纯阳阁碑记》记载,明神宗万历四十六(1618)年,因道观土地较多,道士清修,人手不足,无暇耕作,道观住持倡议,由乡民向官府禀告,愿意将庙地分与百姓,代为耕作,并代为交纳租赋。百姓乐从者110余家,共分粮地两顷二十五亩(一顷为一百亩)。

清康熙年间,庙宇残破,祖祠圮毁,守庙道人徐一郎修习岐黄之术,慨然有重修之志。不料天不遂愿,徐道人不久仙化。

乾隆年间,徒孙周来吉传其医术,悬壶济世,救人无数,不收诊金。乡间有老幼病残不能自理者,辄为收养,并以庙地收入,补葺诸庙,修建成公祠,驾纯阳阁以承其师祖之志。附近百姓千余家感念恩德,慷慨解囊,不久告成。

新任知府巡视各县,考察古迹,听闻万寿宫修葺功成,大为高兴,命周来吉开列宫观名单,列入官府簿记。莅任之初,首先发给告示,命费县官府护守庙宇与白云岩、龟蒙顶等处。

据清光绪《费县志》所录碑文载,蒙山玉虚观除本观外,尚有县城西南太虚观、鲁埠真元观、南石沟龙仙观等下院分观,玉虚一脉弟子众多,开枝散叶,传承不绝,遍布蒙山周边地域,成为沂蒙山区道教正脉。

清末以来,战火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以万寿宫为代表的蒙山道教在时代的洪流中也未能独善其身。一百多年来的风霜雨雪,万寿宫辉煌不再,宫观毁弃,道士流散,法坛蒙尘。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安定,经济富足,文化繁荣,蒙山道教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下,万寿宫原址恢复,并于2010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这座千年古观在时代的映照下焕发新貌。

作者:朱成勇

( 编辑: 全逸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