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沂南守护红色文化旅游根脉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6-11 阅读次数: 29357

在临沂客户端6月11日讯 6月13日,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沂南县,以积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为目标,促进“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传统和民俗旅游商品,推动非遗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了一批融合性强、文化特色明显,可以体验互动的情景式非遗项目活态传播场所,既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又提升了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红嫂家乡旅游区所在的常山庄村,是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2013年,获评“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成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景区开发建设中,重点打造了古村民俗体验区,把部分临街,又有特色的古院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项目进入,既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和古院落做到了有机融合,又满足了景区业态的需要,一举两得。后来,又将这条街的十多个院落改造成非遗区,分别入驻了塑面人、纺线、打铁、粉皮制作、烙煎饼、葫芦烙画、木版年画印制、金丝制品、豆腐制作等非遗和民俗工艺项目,丰富了景区业态。

“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我们要让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辉映,做到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这是我们着力打造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初心。”红嫂家乡旅游区总经理李熙鹏说。

许多游客来到红嫂家乡旅游区后,都要到筑梦沂蒙红色文化产业研究院参观一番,并购买一些蜡染工艺品带回家。

筑梦沂蒙红色文化产业研究院,由红嫂家乡旅游区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产业工作室共同创建,走出了一条招才引智、校企携手,合力弘扬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该院融红色文化“产、学、研、培”四位一体,设有实训工作坊、蜡染艺术坊、扎染艺术坊、编结艺术坊、手工制作坊等工作室。双方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共同打造沂蒙红色文化,为游客制作更多更好旅游商品。同时,不定期对景区员工、沂蒙老区群众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帮助老区群众致富的“利器”。

临报融媒记者 江岩

( 编辑: 郑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