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婆媳接力照顾捡来的痴傻女孩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7-12 阅读次数: 6301

在郯城县高峰头镇江庄村,郑文萍在村里可谓是家喻户晓,村民们无论是谁,只要听到她的名字,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个不停。原来,27年前,郑文萍的婆婆捡回一名痴傻女婴,10年前,婆婆因病去世后,她从婆婆手中接过“接力棒”,担负起照顾痴傻女孩的重任,将亲情继续传递,用爱撑起女孩残缺的天空。

郑文萍(左)和女儿小冬梅。 郑文萍(左)和痴傻女儿小冬梅。

捡来痴傻儿 拖贫勤劳家

绿树掩映的二进院,花墙圈筑起的铁栅栏,来到郑文萍家的门前,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排废弃已久的养猪舍。“郑文萍是个非常勤快和爱干净的人,都是被这个残疾孩子拖累,才在家里搞上了养殖!”一起带路的村干部李振刚感慨地说。

“家里有点乱,你们可别笑话啊!”笑容可掬的脸庞,爽快平实的话语,一见面,郑文萍就忙着收拾起停放在院子里的轮椅。走进院子,记者才发现,这里并不是想像的那样脏乱,而是井井有条。只见长长的晾衣绳上整齐地悬挂着刚洗涤过的衣物,成盆的花花草草生机盎然的点缀在庭院四围。

“从婆婆捡到这个孩子到现在已经有27年了,我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村子。”郑文萍告诉记者,由于家中捡来的傻闺女一天天长大,日常洗衣喂饭、把屎把尿的活儿也越来越难做,5年前,她只好把田间的土地包给了别人,现在养家的重任全靠爱人王俊华在外搞装卸来维持,“孩子至今大小便不能处理,现在天热,每天屋里屋外都要收拾一下,洗洗涮涮的不能闲着。”

据李振刚介绍,在收养孩子之前,郑文萍家在村里也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收养了病残孩子后,就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如果不是养了个‘傻闺女’,像郑文萍这样的勤快人,家庭经济条件一定不会比别人差。”李振刚说,郑文萍一家收养残疾孩子的事情被民政部门获悉后,已帮助孩子办理了低保和残疾人救助手续。现在,郑文萍家还被村里列为精准扶贫户。

不忍抛下重担 两代人接力前行

在宽敞明亮的平房里,记者终于见到了郑文萍收养的孩子王冬梅。对于记者的到来,王冬梅没有任何反应,只顾在一旁手舞足蹈和傻笑。“至今不会说话,现在的智商还不如一两岁的小孩儿。”看着一旁傻笑的闺女,郑文萍的话语很是沉重。

郑文萍告诉记者,27年前,因一次奇遇,婆婆捡回了小冬梅。此后,小冬梅一直被婆婆带在身边照料着。

“为了给孩子看病,刚开始那几年,俺和婆婆带着小冬梅跑遍了本地的医院。后来听说省里医院技术条件好,就背着煎饼跑去检查,最后诊断结果还是先天性的脑发育不全。”郑文萍说,孩子的治疗没了希望,这个家好像一时间也看不到了希望。

““回来后,婆婆哭了好几天,觉得给家里捡来了一个负担。其实我们从未把她当成包袱,她是我们的家人。”郑文萍说。直到10年前婆婆去世,郑文萍正式从婆婆手中接过照料小冬梅的“接力棒” 。“以前婆婆在她身边,婆婆走了,总要有人照顾她。”郑文萍说。

从未有空歇一天 情感胜似亲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郑文萍一直面带笑容,时不时转过头看着站在旁边的小冬梅。

在郑文萍的照料下,小冬梅长得很结实,体重已过百斤。“她逢人就笑,但是你跟她说话,她不会回应。因为她只有一两岁孩子的智力,大小便都要我帮她,一步都不能离开。”郑文萍告诉记者,自从婆婆手中接过照料小冬梅的“接力棒”后,她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即使回娘家或到镇上赶集,也总是早去早回,从来没有在哪儿过过夜。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郑文萍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用自己的青春,伴痴傻女孩走过了10年。

“我今年已经52岁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她一直健健康康。”这是采访最后郑文萍说出的心愿,“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情感胜似亲人,以后,只要我做得动,就会一直照顾她。”

文/图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通讯员 杨永涛

( 编辑: 全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