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军营的日子丨把山村搬进楼房的“新愚公”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8-24 阅读次数: 4822

走出军营的日子丨把山村搬进楼房的“新愚公”

——记临港区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卿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1957年,毛泽东主席对莒南县厉家寨村整山治水先进事迹做出的批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莒南这片充满开拓精神的热土上,愚公精神代代传承、经久不衰。朱芦镇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卿就是这样一个“新愚公”,靠着脚踏实地的韧劲和敢想敢干的冲劲,实现整村搬迁,彻底改变了村子的旧面貌。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为老百姓谋幸福,是我不变的初心。”赵祥卿说。

2004年3月,赵祥卿担任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情复杂、人心涣散、村集体负债累累,一道道难题摆在了他面前。赵祥卿没有退缩,而是迅速理清了工作思路。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把穷村、乱村变成好村,班子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赵祥卿的工作就从强班子、转作风入手。他通过镇党委协调,对村“两委”班子进行精简,仅保留3个觉悟高、肯干事的人,同时兼任村“两委”成员。而后,赵祥卿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倾听百姓心声,解决实际困难,逐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辛庄村是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和村之间有一定距离。2006年夏天,一场大雨过后,流经村子的小河涨水,淹没了两岸的道路和庄稼。这天下午,赵祥卿遇到了一个本村放了学的孩子,需要趟过一条小河才能回家。但当时河水很急,孩子只能和父母隔河相望。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赵祥卿,他当即决定要在这里架一座桥。

架桥需要钱,这又成了一个难题。赵祥卿考虑再三,决定就地取材,直接从河里挖沙,用村里废弃的渠道、桥梁和破屋拆除的废料作石料,动员群众义务出工。

施工期间,正值酷暑。赵祥卿带领“两委”成员每天早早在工地集合,带着群众干。村里的老少爷们谁也不含糊,年轻力壮的挖沙、推石头,年长的和水泥,村里一些老人知道架桥的事,高兴得直拍手,天天给工地送水……

众人拾柴火焰高。7天时间,桥就修好了,只花费6000多元。“这座桥是一座连心桥。从那以后,三个自然村异常团结,班子的凝聚力也更强大。”赵祥卿说,村里趁热打铁,于2007年四处筹资、发动群众,建成六纵四横的道路,修建了排水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针对增收问题,赵祥卿号召村“两委”成员,想方设法了解致富信息,还组织群众代表外出考察项目。回到村里,撑起大棚种起了反季节蔬菜,栽上了花卉苗木。目前,已引进开心果、油根子、红枫、核桃等品种十多个,苗木基园已经达到了300亩,丰产林也达到了300亩,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到了七八千元。

群众富了,赵祥卿又积极引导村民腾空土地建楼房,实行土地增减挂。2008年开始给群众做工作,短短三天,签约率就超过了99%。第二年春节,老百姓都顺利搬迁上楼了。

住进楼房,种地不方便怎么办?赵祥卿抢在群众之前想到了对策——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种植,不想种地的村民可以到村子周边的企业上班。村里年龄稍大的男劳力不好找工作也不能干重活,赵祥卿就在村里划定了三个石材加工区域,让他们加工简单的石料,就地解决就业问题。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团结群众拥护党的领导,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最大的幸福。”赵祥卿意味深长地说。

临报融媒记者 石明兴 通讯员 李继韬

( 编辑: 吴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