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红沂蒙景 最浓沂蒙情——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侧记

在临沂客户端 2020-09-19 阅读次数: 7167

天高云淡,蒙山明丽,沂河净澈。西风卷起,深深浅浅绛红橙黄的漫山霜叶,如火焰般点燃了八百里沂蒙大地的秋日盛容。

10月,正是沂蒙这块红色土地上最美丽的季节。21日至23日,为期3天的“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在沂蒙精神发源地——临沂举行。

红色向这里汇聚,精神向此时激荡。中国报业协会,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新社等央媒,延安日报、井冈山日报、遵义日报、吕梁日报等红色精神发源地及红色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党媒等齐聚红色沂蒙,追寻革命先辈的行迹,重走红色革命地标,切身感悟红色思想的强烈脉动,深刻了解沂蒙大地上的磅礴精神力量。

沂蒙精神,正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鼓舞、激励人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才能确保党的新闻等各项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重走红色地标 践行革命精神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

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可以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行力量。

踏入位于沂河岸畔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塔、堂、亭掩映其间,庄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来自全国50余家媒体的百余名业内专家、媒体人,行走在苍松翠柏间,凝望着烈士的墓碑,纷纷表达自己坚守的初心和肩负的使命。

“革命历史让我备受感动、深受教育。在新时代,党媒如何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已成为我们面对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胡建金表示,这次媒体人齐聚临沂,一起重温革命历史、分享奋斗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力量。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媒体人随着沙盘演示、文献实物、革命影像等历史资料,走入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前方,革命先烈不惧生死、浴血奋战;后方,淳朴大义的沂蒙人民无私奉献、奋勇支前。血与火,情与义,人民与军队、与党,共同熔铸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魔幻般的伟力让我震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军民,还是解放后涌现的新沂蒙英雄,都让我们热泪盈眶。”吕梁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小明赞叹不已,看到临沂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巨变,临沂人民真正把沂蒙精神传承了下来。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媒体人倾耳聆听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等感人故事,凭借遗留的资料物件,触摸峥嵘岁月的痕迹。

“小时候,电影中红嫂勇救伤员并为亲人熬鸡汤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红嫂就是沂蒙山区人民为了革命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代表。”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孙文珍感触颇深。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和老百姓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永远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精神和宝贵财富。“延安与临沂虽然相隔遥远,但继承红色革命精神、建设美丽家园的时代课题是一样的。希望我们两个革命老区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努力,做好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建设好革命老区的精神家园。”

传承红色精神 奋进崭新征程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伟大的沂蒙精神却如同一面红色旗帜,继续迸发着活力,引领、推动和见证着临沂的新时代发展。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沂视察时这样强调。一路走来,媒体人见证了沂蒙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新时代沂蒙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事迹深深打动。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沂蒙新农村故事。兰陵县代村,在“时代楷模”、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的带领下,从一个穷村、乱村、老大难村,奇迹般变成了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兰陵代村走在了山东省的前列,让我耳目一新。”龙虎网总监助理邹佳晨说,围绕生态环境、农业设施、农民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在王传喜书记的带领下,全村实现了脱贫致富,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了实处。

在临沂乡村振兴的故事中,总离不开农村商业银行的身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兰陵县(原苍山县),“老农金”李金玉背着挎包上门为群众服务,解决他们的资金难题,用实际行动开创了“三勤四上门”办信用社的经验。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报刊刊登,他曾三次进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今天,农信人李金玉的“大挎包精神”教育和影响了无数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扎根沂蒙大地的临沂农村商业银行,更是传承农信大挎包基因,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全力支持“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地方金融、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今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292亿元;上缴税收11亿元,为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融新动能。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精神的领航。代村的发展,沂蒙精神是发展之基、力量之源。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成为沂蒙人民的集体意识和行动自觉。

潺潺清泉、墨绿竹林,青石板路、古朴老屋……位于沂南县铜井镇的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除了美丽乡村的蓬勃发展,鲁南制药、金锣集团、翔宇制药、国人服饰等企业也创造了突出的成绩。在金锣,现代化的大型车间、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让嘉宾耳目一新。金锣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猪屠宰及冷分割肉加工单体工厂,建设了全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肉制品生产项目,实现了从屠宰到餐桌全程监控。

“临沂的很多企业开放程度高,他们走出国门,走向国外,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老区不是墨守成规的,而是开放、包容的。在沂蒙精神的激励下,沂蒙人走出大山,一步步地向前迈进,临沂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向深向好的态势。”上游新闻副主编蒋艳充分赞赏了临沂发展,“我来自重庆,那里有红岩精神。它和沂蒙精神是血脉相连的,都深植在我们的红色基因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临沂这座红色城市早已是‘心向往之’。到了这里一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一座‘一城绿色半城水’的生态城市。”浙江省报业协会会长黄柏青告诉记者,只要踏上临沂这片红色热土,就会自然而然地响起革命战争年代那段峥嵘岁月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在沂蒙精神的引领下,现在临沂已经建成为一个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在百年之大变局的今天,沂蒙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下去,把这里建设得更美。”

三天沂蒙行程 一生沂蒙情深

从巍巍蒙山到汤汤沂河,从红色革命地标到绿色美丽新农村,来自全国各地的报界大咖、行业翘楚在3天时间里,了解着临沂这个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现代风貌,也感受着临沂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作风和雄劲步伐。

“以前回家得乘坐普通火车,历时4个多小时。这次乘坐高铁回家,用了不到2个小时。这几天领略到了临沂的发展,很震撼!”作为临沂市兰陵县人,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杜广才感慨临沂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沂蒙精神是临沂的宝贵精神财富。讲好沂蒙红色故事,做好新时代党媒深度融合联合文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杜广才说。

现在的临沂,也颠覆了潍坊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魏辉的印象。“好多年没来临沂,一直觉得这里是内陆城市、革命老区。这次看到临沂整座城市大气时尚,文化底蕴深厚,发展速度很快,具有不可限量的前景。”

临沂市关工委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也让与会的媒体人深受触动。这个响彻全国的志愿服务群体,旨在救助全市0至14岁的孤儿、事实孤儿、单亲父母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家庭儿童及特困儿童。目前,该团已在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成立169个服务团,参与志愿者8000多人,其中“一对一”结对帮扶孤贫儿童4000多名,给他们以精神陪伴和心灵帮扶。

“他们是沂蒙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这就是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当观看志愿者服务团根据真人真事记录的微视频《天下无孤》时,不少报人潸然泪下。“志愿者们大爱无疆、功德无量。”焦作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王晨光说,“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在整个活动中,我流了三次泪,其中一次就是观看这段微视频。”在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无私与奉献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和平年代,志愿者们精准帮扶孤贫儿童的事迹,就是对沂蒙精神最好的践行和诠释。

在赞扬孤贫儿童志愿者的同时,临报志愿者也获得了肯定和赞许。

为更好地服务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组织了近100名党员志愿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同仁提供一对一的接送站、路线引导、会务指引等贴心服务,让大家感受到了沂蒙人的真诚和热情。“难忘老区人民对党的深情厚谊,铭记沂蒙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感恩临沂党政干部、医生老师对海北的真诚援助,赞叹临沂日报优秀团队对会议的精心组织和服务!”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祁连山报社社长刘增奎如是评价。北青网副总编辑龙颖也给予赞赏,“感谢中国报协、临沂日报的精心安排、热情招待,感谢接送站志愿者的贴心照顾,点赞!”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感受着新时代下的沂蒙精神,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人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返乡归程。

临报融媒记者 张丽 王珊珊

( 编辑: 全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