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散文|“木本”与“草根”

在临沂客户端 2020-10-16 阅读次数: 9132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其中的“旧国”乃指“故乡”,咀嚼着这句唐诗的意蕴,又扑进了彩蒙的怀抱。久违的青山依旧饱蘸青黛,昔日的溪水如往澄碧清澈,儿时的村落犹存醇厚风情。奇峰、茂林、山居、古树、绿草……原汁原味地流淌着甘甜的乳浆,在历史与当今的对话里,悠然演绎着新的童话,讲述着新的故事。

萦绕的乡思,幽幽的深情,诸多的记忆,由此联想到马克·吐温对佛罗里达村的梦绕,托尔斯泰对图拉的神牵;苏东坡对眉山的深情,陈忠实对白鹿原的眷恋……这与故土连接的文化脐带,连绵不断,永远难以隔舍,在历经几十载人生漂泊的淬炼之后,带着对自我、人生、自然的思考,力求从中读出生命的力量和未来的轨迹。

“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如痴如醉地攀登五彩之峰,戏玩蒙河之水,穿行袋峪之林,拥抱金蟾之石,畅游神龙之洞……在亦真亦幻间,蓦然觉得故土仿佛陌生起来,但又像是久违的。由皇天后土营造的崭新意境扑面而来,一棵棵饱历沧桑的老树,蓊蓊郁郁的,或扎根于陡岩奇石之上,或挺立在险峰巨壑之中,虬枝苍劲,盘根错节,生机盎然地护卫着山崮、陡坡、花草。爬满悬崖峭壁的古藤,或粗或细的,都守着初心,根须不离不弃地深扎在那儿,藤蔓在恣意地生长着。更多的是五颜六色的花草,精神抖擞着,不争不抢地簇拥在一起,安于本分,不攀不比,婀娜多姿,与树林、藤棵一起,共同铺展着无边的温馨绿色。

“树木花草根连根,相依相恋尽是缘”。“木本”与“草根”各就其位,随缘坦然,淡定枯荣,生活得充实、饱满而坚实。吾本布衣,长于“草根”,与常人认知相同,世间有“木本”与“草根”之分,意为“木本者出身高贵,得风得雨,根深叶茂;草根者出身低微,只得一岁一枯荣”。此时,完全颠覆了这一传统的理念,在这彩蒙山里,“木本”与“草根”,同顶一片天,根扎一处地,共享一溪水,心有灵犀,守望牵手,共生共长,有情有意的,谁也离不开谁,分不出尊卑贵贱。

故乡像一部常阅常新的厚书,如今又这么清新,这么深邃,这么令人回味。此情此景,顿时掀开了思绪的天窗,视野即刻放大,视角也随之转换。映入眼帘的是身姿挺拔的一棵棵大树,如华盖的树冠伸展出茂密的枝条,给鸟儿带来筑巢的佳处和休憩的喜悦,也为人们遮风挡雨,献上充满柔情的绿荫,而盘根错节的根系固牢了山脊的土壤,让众草有了安身之地。不禁想起祖辈们说的话,一行树木,会呵护着一片山野;有了一行行树木,才长着丰盈盈的庄稼、绿油油的蔬菜、五彩缤纷的花草……

再观草之家族,漫山遍野地繁衍着,一棵棵,一株株,一代代,随缘随心,从容淡定,它们以敏锐的知觉,触探着时间的延续,驮着季节的更替,捧出赤橙黄绿青蓝紫,恬静地与树木一起铺绿聚翠,并以其果粒如小麦、粟米、玉米、大麦、高粱等,不断蓄养着世间生灵。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的《观沧海》无意中道出了“木本”与“草根”之间的缘分。其实,树的确高大强壮于草,却难以兼有草之贡献,无法替代草。人们习惯说“草木”,而不说“木草”,次序从不颠倒;“草”因其弱、因其众、因其用而居前。在大自然中,树与草性其性,美其美,美美与共,各得其所。可见,生命体之间虽有复杂的结构,但血脉融通,浑然一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姻,以及各自的功能,这是亘古如一的规律。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总觉得,富贵人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要比穷人的日子容易些。王煕凤则说,外面看着虽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这是因为刘姥姥与王熙凤各自的身份和视角不同,形成不同的认知。“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其意为道家认为万事万物都不分贵贱。《庄子·则阳》篇有“万物殊理”之说,其意为世间万物、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道”,而“道”并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不分尊卑贵贱,原天地之美”,为最深沉最原始的生命底色。正值庚子月圆,一位同行的易学大师说,“仁”对应肝和木,“义”对应肺和金,“礼”对应心和火,“智”对应肾和水,“信”对应脾和土。从中可窥,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和人的五脏六腑相对应,精神、自然、生命紧密相连。由此可以推想,“木本”与“草根”则属于近亲,更当如此。草木如此,人世间又何尝不尊道守礼?因此,郑板桥有不可“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之言,意思是不可以害物来悦己。

让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取向回归正道,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大道至简,庄子的“道法自然”表达出对万物共生共存共荣的渴望。《说文解字》引用古之学者解析的“王”字,认为“王”三画而连其中者谓之王。三者,乃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可见“王”字为指事字,能让“天人协和、万物共荣”者,自然可以称之为“王”了。

作者邢兆远

( 编辑: 张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