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散文|站在芦苇的尖上

在临沂客户端 2020-12-07 阅读次数: 21519

一只鸟儿站在芦苇的尖上,也许它是想登高远望,寻找落脚的地方;也许它是累了,仅是在这里做短暂的停歇;也许它是一只刚会飞的小鸟,趁鸟妈妈不留意出来透透气,顺便看看这安静而神秘的家园,也许……

第一次站在芦苇身旁,还是准备上中学那年端午前,跟着母亲去打芦叶,卖给城里人包粽子。母亲说要为我攒学费钱,我幼小的手也伸向了站立的芦苇,母亲会在一旁叮嘱,慢一点,不要折断了芦苇的头,不然,芦苇就长不大了,冬天收成就少了。芦苇在我的心中成了“摇钱树”。

那时候,我尚不知帕斯卡尔,不知道有“会思想的芦苇”这种说法。不然,绝不会将那浩浩荡荡的芦苇当成“摇钱树”的。帕斯卡尔认为,其实人是最脆弱的芦苇,只不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在他的哲学里,似乎思想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内化的时候,如同钙质;外化的时候则像一副盔甲。是思想支撑着我们,并帮助我们抵挡了不期然袭来的风雨。

芦苇是水乡的思想,是保护水乡人的铠甲。还记得水乡人常借《苇编五绝》来表达自己对芦苇的痴情和赞美。“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汪洋。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从梦呓一般的儿歌中,每时每刻都能让你感知到,无论走到哪里,芦苇是最好的乡恋。

在芦苇的故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大人小孩就会穿着叫“毛窝”的土棉鞋,它是用草绳和芦苇花编织起来的,后来为了防湿,有人把它做成了像木屐(简称屐,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木屐是华夏传统的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一样的鞋——高木屐。就是穿着单鞋,遇到冻脚的时候,只要抓一把芦苇花垫在脚下,就会暖和得多。

往事历历在目又不堪回首。站立的芦苇一直是这块土地的守护者,它和村里的老者一样,对沉睡的土,对流经的水,对那些一年又一年枯了又绿的草和树木,有着深深的感情。每一个清晨和黄昏,芦苇和老者都会向东、向西眺望,那些希望的开始和安然的落下,不会因为一夜的寂静而停止。

芦苇站立的地方越来越小了,会做芦苇手工艺的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我想不起来还有哪家小子在偷学这门绝技。也许是越来越近的城市喧嚣惊扰了芦苇,也许是更多的挣钱门路堵死了芦苇那微不足道的价值,也许是那滚滚而去的流水带走了人们安静的心,也许……我想不出更多的理由,此时,我的心里更多的是说不出的童年快乐和憧憬,听听那芦叶在风中碰撞的沙沙声,我就会安静入睡,那样自然,那样无忧无虑。如今,我的枕边还有芦叶的清香吗?想不出,更多的是存积的那份乡愁吧!

那只鸟儿还站在芦苇的尖上,收起了它的翅膀,它不会是和我一样,看不够这芦苇荡,听不够这清风里的宁静吧!

作者靳小倡

( 编辑: 张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