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味道|臻至的圈里炕饼

在临沂客户端 2020-12-23 阅读次数: 12999

臻至的圈里炕饼

说大饼、馍馍、煎饼是沂水人主食的“三剑客”,估计没人提反对意见,尤其是大饼集煎饼的酥香柔韧、馍馍的甘甜暄软于一身,更是大受欢迎。而圈里炕饼确乎是这大饼界的翘楚。

在沂水,“炕”的意思除了是生火取暖的卧具,还是烹饪技法之一种,介乎于熥和焎之间,以不接触炊具而用辐射热将食物慢慢烘烤而变得酥脆为特点,美拉德反应在食物表面形成的颜色在视觉上就能激发人的食欲。特别是圈里炕饼比一般的大饼厚实,炕的火候时间足、炕好后像一张高光的红月亮。俗话说“包子吃馅儿大饼吃沿儿”,这种饼的沿口向上折起,炕得焦酥,掰一块吃满嘴白面的喷香,更遑论瓤里暄软筋道、外皮酥脆可口的饼膛子了。

据说从前圈里集上卖炕饼的十几份,沿着桥摆摊从东到西一大溜。后来这门美食手艺逐渐凋敝,前年的时候还有两份干的,到今年就只剩下一位师傅在坚持了。

老师傅六十挂零,自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打炕饼,当时他自己做的一张桌子一直用到今,而炕饼的地方都挪四次了。他说炕饼之所以好吃,全然离不开传统工艺,比如说必须用麯面引子发面、和面揉面得手搋杠子压。“软面包子硬面条”,炕饼和面用水就少,但面坯却很柔韧,这都是猛搋二十多分钟的结果,面越搋里面的气泡越少,也越筋道,直到面团表面发光不沾案板为好。

和好的面团抹上一指蘸的豆油,防止皴皮子,饧面十几分钟后再用擀面杖开成饼坯,并在正面用手指头捋出印杠来。姚店子的“旋饼”上也有条子压的界方,里面用枣木戳打上一个“香”字,吃一个界方的旋饼叫“吃了一个花”,在这一点上更有地域特色,而圈里炕饼的印杠除了好掰分外,主要是烙的时候排气散热。

生铁铸的平底炉锅清扫干净饹馇,两手一抄顺势抖扬,饼坯豁然入锅。趁其没受热定型眼疾手快将贴在锅沿上的饼边找齐。小一些就将饼坯向外推推,太大了就向内堆堆,总之锅沿上留一圈两扁指高平整的面沿即可。

此时锅底一定不能续柴,只用布炭火窨窨着锅底即可,目的是让炕饼的正面慢慢均匀受热,在定型的同时也不至于烙糊一片。等嗅及麦香,就将其翻转过来,尚且饧软的面边正好扣在锅沿上,饼的反面和锅底之间就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

这个阶段才是炕饼过程的关键。灶内添两块擀面杖粗细的木柴,随时查看火势不能旺烧,铸铁锅底吸收热量后再将其辐射到与饼相隔的空间内。虽看不见里面的情景,但能从饼沿不时泚出热气的频率就揣测出其中温度高低,相应添减柴禾。慢慢地半个多小时过后,白面的酥香代替了糯糯的麦香。将饼摁住一边翻着立起来,酥而不焦的橘黄、桔红、褐黄等色泽均布一层,一张炕饼才算告成。

老师傅讷言敏行,在外不事张扬,属于喝了磨刀水——秀在肚里的人。炉房写了板墙壁的粉笔字,既有“什么不缺不自由”的人生观、也有“要想活好愁更多”的清醒及“酸甜苦辣度春秋”的现实,更有“永远不理想自己(永远对自己不满意)”“歪财别人想”的自我砥砺。这些浓郁方言味道的口号,表达出他既面对现实又富有理想的个性,也是他“不忘初心”三十多年坚持传统炕饼工艺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为了一趟活炕十几个饼,老师傅就得五更半夜起床,因为刚开始炉子凉,第一个饼用了两个多小时,一直干到下午晡时炕完最后一个饼。从前一斤饼三毛五,后来涨到五毛、七毛以至如今的四块多,看着是赚钱多了,但面也从三毛三涨到两块多一斤,这算下来远没有外出打工赚得多,如果这位师傅再因年老体弱而歇业,那么要想吃正宗地道的圈里炕饼,恐怕得上集上去踅摸一番,而能否找到这么臻至的炕饼也是两可之间的事情了。

作者: 闫方勇

( 编辑: 郑敏)
相关新闻